《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四校(淮阴中学、南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高中)2016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校级联考
- 资源描述:
-
1、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李星在专业理论方面具有很不一般的修养,无论对重大理论问题还是对一般的艺术观点,都力求认真钻研以至透彻理解,而不是那种号称 其实常常 ,最终只能用“模糊语言”写评论的评论“家”。李星的评论文章条理清晰,论断力求准确,且也不乏惊人之见;一旦灵性突发,甚至诗情如潮而涌,字里行间时有 飞溅。A博古通今 一知半解 真知灼见B博览群书 一知半解 电光火石C博览群书 一孔之见 电光火石D博古通今 一孔之见 真知灼见【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正确
2、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所给材料强调李星热爱钻研,评论文章条理清晰,论断准确,而且时有惊人之见,据此可知第一二两空应填“博览群书”和“一知半解”;第三个空前面强调“灵性突发”“诗情如潮”,显然应填“电光火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专家表示,财政补贴比重过
3、大,带来了财政可否支撑的危险,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B由于中国大量的旅游需求被释放到国外,使出境旅游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产生了远高于入境游的消费额。C被爱好者捧为英剧神作的神探夏洛克,一些原著迷表示,不但电影的翻译质量不高,而且一些有双关含义和伏笔的翻译不到位,还有翻译硬伤。D马基雅维利不关心社会的应然状态,而尝试“直面事情的真相而非其幻想”,这意味着他要把握现实事物的本质,以完全实用的视角来看待政治。【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
4、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3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联:飞阁排云入 下联:垂杨夹道生B上联:山光扑面经新雨 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C
5、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 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D上联:花开阴影浓 下联:花谢白玉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上下联格式攀均为名词+动宾短语+动词,搭配恰当;B项上联格式为名词+动宾短语+动词+偏正短语,下联却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动宾短语,搭配不恰当;C项上联格式为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形容词+动宾短语,下联却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动词+偏正短语,搭配不恰当;D项上联格式为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下联是名词+动词+名词+动词,搭配不恰当,而且上下联皆以“花”字开头,也不符合对联的一般要求。【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中
6、的限定词语(比如此题中的“对联”)确定本题所要考查的修辞类型,然后思考该种修辞的特点,并用此特点对应分析所给语句,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进而确定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联,对联在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而且一般要求上下联相同部位不要重字,上联结尾字要平声,下联结尾字要仄声。本题中A项符合要求。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拜望家父,致以不胜感谢之情。B本人近日玉体违和,不能亲临您的婚宴,在此致歉。C本店有沃尔沃新款现车,感兴趣的朋友可致电垂询。D日前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语
7、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属于常规题型,考向明确,难度适中。从高考来看,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本题中两处不得体的词语都涉及到了谦敬失当,也就是不看对象,失了分寸,其中“拨冗”还涉及到了不合语体。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要有统观全局的眼光,否则容易导致处事失当。B双方观点争执不下,最无辜的是争
8、论中心的“牛”。C人生总是存在这样的怪圈,谁先谁后没有固定标准。D实践才能出真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漫画题。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常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或歌颂可批评的主题。漫画类试题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内容,拟漫画的标题,品漫画的寓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漫画寓意的揭示,方法主要有: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找讽刺、颂扬的对象(有标题的一般是标题
9、);联系现实,运用联想、想象,揭示本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
10、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11、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予家是溪 家:安家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愚:我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涵盖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111A可以染也 / 予以愚触罪。B予虽不合于俗 / 纪于溪石上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 灌水之阳有溪焉 D睿而为愚者也 / 昏然而同归8翻译画线语句(8分)(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9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4分)【答案】6D7C8(1)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奇特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
12、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每句1分,共4分。要点:“错”;“皆山水之奇者”的句式;第三句中“以”)(2)如今我遇到贤明的君主(1分),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1分),所以大凡愚蠢的人(1分),没有谁比得上我的了(1分)。9(1)愚溪“无以利世”(1分),我“不合于俗”(1分),都于世无补。(或答出“我和愚溪都是于世无补的。”2分)(2)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的愤懑不平(批评)。(其中,答出具体内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等任意一个得1分,答出情感态度是“愤懑不平批评”或“批评”得1分。)【解析】6111【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
13、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语境分析推断。1117试题分析:C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不译。A前一个“以”,介词,凭借;后一个“以”,介词,因为。B前一个“于”,介词,表引进对象,不译;后一个“于”介词,在。D前一个“而”,表转折,可译为“却”;后一个“而”表修饰,不译。【
14、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
15、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8【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
16、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9试题分析:本题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在后三段,作者在第三段说“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最后一段又说“
17、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予虽不合于俗”据此可分析出作者认为自己与愚溪的相似之处。另外还要考虑到,作者写此文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气,愚溪并不愚,而作者也是一个真的智者,所以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隐含着对世道不公的批判。【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
18、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
19、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
20、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注:此词为晏殊被罢相后所作。(1)简析首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2)“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3)请概括全词所表
21、达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1)鸿鹄春燕飞去,黄莺也归去了(1分)。交代了暮春时节(写出了春光消逝的情景);表达了春光易逝的感伤(惜春之情,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引起下文的议论和抒情。(2分,答出2点即可。)(2)比喻(1分)。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一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到影踪。(1分)对比(1分)春梦之聚,与现实之散形成对比,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1分)(3)惜春之情;被罢相后的苦闷、不平;及时行乐的思想;对失去美好的人与事的巨大痛心。(1点2分,2点3分,3点4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
22、诗歌语句作用的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解释诗句含义,分析其内容作用,然后分析其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就是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则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其次,要注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比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
23、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最后分析对表达的主旨、情感的作用。本题诗句内容写景,交代了时间;结构上看,诗句处于开头,应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为下文蓄势。(2)试题分析:“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另外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
24、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这首诗(词)运用了(术语)手法,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诗词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
25、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中“似秋云”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两个句子又是在把美好年华、爱情等与短暂的春梦相比较,把人与人之间的聚散与秋云的留、逝对比。考生分析出这些信息,稍作总结即可得到答案。【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
26、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名句名篇默
27、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2)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3)悬泉瀑布, 。(郦道元三峡)(4)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5)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8)宁可枝头抱香死, 。(郑思肖画菊)【答案】(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纫秋兰以为佩 (3)飞漱其间 (4)但见悲鸟号古木 (5)白头搔更短 (6)官盛则近谀 (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何曾吹落北风中【解析】五、现代文阅读(一)
28、(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澡;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在最早的黎明中,我坐着,门窗大开,一只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蚊虫在我的房中飞,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一样。此中大有宇宙本体之感,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那时候,我们的昏沉欲睡的感觉是最少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由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要求来唤醒我们,既没有那空中的芬香,也没有回荡
29、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的,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末这样的白天,即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感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所有的诗人和英雄都像曼依,那曙光之神的儿子,在日出时他播送竖琴音乐。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
30、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须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就在最沉的沉睡中,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的。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能画出某一张画,雕塑出某一个肖像,美化某几个对象,是很了不起的;但更加荣耀的事是能够塑造或画出那种氛围与媒介来,从中能使我们发现,而且能使我们正当地有所为。能影响当代的本质的,是最高的艺术。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
31、得上他所想的,甚至小节上也配得上。如果我们拒绝了,或者说虚耗了我们得到的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神示自会清清楚楚地把如何做到这一点告诉我们的。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的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是万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末就把那真正的卑微
32、全部认识到,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它,在我下一次远游时,也可以作出一个真实的报道。因为,我看,大多数人还确定不了他们的生活是属于魔鬼的,还是属于上帝的呢,然而又多少有点轻率地下了判断,认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是“归荣耀于神,并永远从神那里得到喜悦”。 选自梭罗瓦尔登湖12第一段作者热情的礼赞黎明,请概述其理由。(6分)13第一段最后作者说:“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作者所说“非常清醒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说“怎敢凝视他”,是什么意思?(4分)14第三段作者说“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根据第、第两段,作者认为的“生活
33、的基本事实”是什么?(4分)15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表达特色。(6分)【答案】14生活的基本事实是:(1)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作者是同意这个说法的。(或:人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2)简单而可爱;卑微而崇高。15(1)抒情性、哲理性。以抒情、议论见长;(2)修辞手法的充分运用。(比喻、对比等,举例说明);(3)以长句为主,增强文章的思辨性;(4)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情感。(答到3点即可。)【解析】12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开篇作者即说“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下文阐述理由,回答本题考生可将第一段内容
34、分层,筛选出“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等信息,综合这些信息,可归纳总结出答案。1【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考查分析作品层次思路。考生在解答时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找到关键词“热情的礼赞黎明”,明确答题区间为“第一段”。然后仔细阅读第一段,理清第一段的层次,就会发现,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374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山西省太谷县明星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繁星》课件 苏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