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春夜别友人》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夜别友人
- 资源描述:
-
1、春夜别友人(其一)陈子昂评 点 诗 歌: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结尾两句写
2、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空间:景色: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此伯玉将之洛阳,饮饯于友人而作也。言彼张灯设席,丰美如此,故我思其堂之所有,念别路之间关,未忍遽去也。于是月沉河没,天将旦矣。从此入洛,当以何年而续此会乎?(明)唐汝询唐诗解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3、2、体贴入微的宽慰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4、前途艰险的担忧5、坦陈心志的告白6、积极奋发的勉励送别诗的意象1、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2、杨柳、杜鹃、鸿雁、浮萍。3、夕阳。4、酒。5、秋。四、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3 琵琶行并序课件 部编版必修上册.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