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82560
  • 上传时间:2025-11-22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课 标人教版高三 数学教案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

    2、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 我国的小河流;(3) 非负奇数;(4) 方程 的解;(5) 某校2019级新生;(6) 血压很高的人;(7) 著名的数学家;(8) 平

    3、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

    4、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 A,等等。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例题讲解:例1.用“∈”或“ ”符号填空:(1)8 N; (2)0 N;(3)-3 Z; (4) Q;(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例2.已知集

    5、合P的元素为 , 若3∈P且-1 P,求实数m的值。(三)课堂练习:课本P5练习1;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作业布置:1.习题1.1,第1- 2题;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记: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

    6、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如:1,2,3,4,5,x2,3x+2,5y3-x,x2+y2,;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3.元素不能重复;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

    7、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4)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思考2:(课本P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内。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一般格式: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说明:1

    8、.课本P5最后一段话;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与 y|y= x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组 的解。思考3:(课本P6思考)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

    9、采用列举法。(二).课堂练习:1.课本P6练习2;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3.集合A=x| ∈Z,x∈N,则它的元素是 。4.已知集合A=x|-3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作业布置:1. 习题1.1,第3.4题;2. 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后记: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楚属于

    10、与包含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Q; -1.5 R。思考1: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 子集、空集等概念的教学: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 , ;(2) , ;(3)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1. 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11、 记作: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

    12、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256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理2018060702118.doc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理2018060702118.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新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docx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新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8 函数的奇偶性与对称性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8 函数的奇偶性与对称性 .doc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文2018060702119.doc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文2018060702119.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能力提升】.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能力提升】.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76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76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71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71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64 直线与圆锥曲线(一)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64 直线与圆锥曲线(一)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62 双曲线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62 双曲线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9 直线与圆综合二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9 直线与圆综合二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8 直线与圆综合一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8 直线与圆综合一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5 圆的方程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5 圆的方程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巩固】.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2 三角函数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52 三角函数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实用】.docx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48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与证明(二)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48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与证明(二)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基础题】.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基础题】.docx
  •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47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doc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47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培优】.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附参考答案【培优】.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