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用)2022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6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 新人教A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专用2022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 新人教A版 福建 专用 2022 年高 数学 一轮 复习 第七 中的 向量 方法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7.6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l上的非零向量e以及与 的非零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2)如果表示非零向量n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 平面,那么称向量n垂直于平面,记作 .此时把 叫做平面的法向量.e共线垂直于n 向量n-3-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2.线面关系的判定 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为e1=(a1,b1,c1),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e2=(a2,b2,c2),平面的法向量为n1=(x1,y1,z1),平面的法向量为n2=(x2,y2,z2).(1)如果l1l2,那么e1e2e2=e1 .(2)如果l1l2,那么e1e2 .(3)若
2、l1,则e1n1e1n1=0 .(4)若l1,则e1n1e1=n1 .(5)若,则n1n2n1=kn2 .(6)若,则n1n2n1n2=0 .a2=a1,b2=b1,c2=c1 e1e2=0 a1a2+b1b2+c1c2=0 a1x1+b1y1+c1z1=0 a1=x1,b1=y1,c1=z1 x1=kx2,y1=ky2,z1=kz2 x1x2+y1y2+z1z2=0 -4-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3.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向量求法:设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直线a与b的夹角为,a与b的夹角为,则有cos=.(2)直线与
3、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向量求法: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u,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a与u的夹角为,则有sin=或cos=sin.0,2|cos|0,2|cos|-5-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3)二面角 范围: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向量求法:若AB,CD分别是二面角-l-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异面直线,则设n1,n2分别是二面角-l-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则图中向量n1与n2的夹角的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而图中向量n1与n2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 与 的夹角(如图).0,-6-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4.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4、(1)两点间的距离设点 A(x1,y1,z1),点 B(x2,y2,z2),则|AB|=|=(1-2)2+(1-2)2+(1-2)2.(2)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 AB 为平面 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 的法向量,则点 B 到平面 的距离为|=|.-7-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5.常用结论(1)直线的方向向量的确定:若 l 是空间的一条直线,A,B 是 l 上任意两点,则 及与 平行的非零向量均为直线 l 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设 a,b 是平面 内两个不共线向量,n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则可用方程组 =0,=0 求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n.2-8-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341
5、51.下列结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3)若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不平行.()(4)若空间向量a平行于平面,则a所在直线与平面平行.()(5)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就是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9-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234152.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AA1,则AC1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22B.155 C.64D.63C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AB=2,则 C1(3,1,0),A(0,0,2),1 =(3,1,-2),平面 BB1C1C
6、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0,0).所以 AC1 与平面 BB1C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1|=38=64.-10-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234153.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且CA=CC1=2CB,则直线BC1与直线AB1夹角的余弦值为()A解析 不妨令 CB=1,则 CA=CC1=2.可得 O(0,0,0),B(0,0,1),C1(0,2,0),A(2,0,0),B1(0,2,1),1 =(0,2,-1),1 =(-2,2,1),cos=1 1|1|1|=4-159=15=55 0.BC1 与AB1 的夹角即为直线 BC1 与直线 AB1 的夹角,
7、直线 BC1 与直线 AB1 夹角的余弦值为55.A.55B.53C.255D.35-11-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23415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BC=AA1=1,则D1C1与平面A1BC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3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 AB=2,BC=AA1=1,所以 A1(1,0,1),B(1,2,0),C1(0,2,1),D1(0,0,1).所以11 =(-1,2,0),1 =(-1,0,1),11 =(0,2,0).设平面 A1BC1 的法向量为 n=(x,y,z),则有 11 =0,1 =0,即-+2=0,-+=0,令 x=2,则 y=
8、1,z=2,则 n=(2,1,2).设 D1C1 与平面 A1BC1 所成的角为,则 sin=|cos|=|11|11|=223=13.-12-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234155.已知P是二面角-AB-棱上的一点,分别在平面,上引射线PM,PN,如果BPM=BPN=45,MPN=60,那么二面角-AB-的大小为 .90 解析 不妨设PM=a,PN=b,如图,作MEAB于点E,NFAB于点F.EPM=FPN=45,PE=22 a,PF=22 b.=()()=+=abcos 60-a22 bcos 45-22 abcos 45+22 a22 b=2 2 2+2=0.二面角-AB-的大小为 90.-1
9、3-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 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 例 1 如图,在多面体 ABC-A1B1C1 中,四边形 A1ABB1 是正方形,AB=AC,BC=2AB,B1C112BC,二面角 A1-AB-C 是直二面角.求证:(1)A1B1平面AA1C;(2)AB1平面A1C1C.思考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是什么?-14-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证明 二面角A1-AB-C是直二面角,四边形A1ABB1为正方形,AA1平面BAC.又AB=AC,BC=AB,CAB=90,即CAAB,AB,AC,AA1两两互相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以AC,AB,AA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
10、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2 设AB=2,则A(0,0,0),B1(0,2,2),A1(0,0,2),C(2,0,0),C1(1,1,2).-15-(1)11 =(0,2,0),1 =(0,0,-2),=(2,0,0),设平面 AA1C 的一个法向量 n=(x,y,z),则 1 =0,=0,即 -2=0,2=0,即 =0,=0.取 y=1,则 n=(0,1,0).11 =2n,即11 n.A1B1平面 AA1C.(2)易知1 =(0,2,2),11 =(1,1,0),1 =(2,0,-2),设平面 A1C1C 的一个法向量 m=(x1,y1,z1),则 11 =0,1 =0,即
11、1+1=0,21-21=0,令 x1=1,则 y1=-1,z1=1,即 m=(1,-1,1).1 m=01+2(-1)+21=0,1 m.又 AB1平面 A1C1C,AB1平面 A1C1C.考点1 考点2 考点3-16-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解题心得1.恰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这是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需要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先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再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问题.3.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只需要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12、而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可转化为直线与直线垂直.-17-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对点训练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1)证明:APBC;(2)若点M是线段AP上一点,且AM=3.试证明平面AMC平面BMC.-18-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证明(1)如图所示,以点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OD,OP为y轴、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所以O(0,0,0),A(0,-3,0),B(4,2,0),C(-4,2,0),P(0,0,4).于是 =(0,3,4),=(-8,
13、0,0),=(0,3,4)(-8,0,0)=0,即 APBC.-19-考点1 考点2 考点3(2)由(1)知 AP=5.又 AM=3,且点 M 在线段 AP 上,=35 =0,95,125 .又 =(-4,-5,0),=+=-4,-165,125 ,=(0,3,4)-4,-165,125 =0,即 APBM.又根据(1)的结论知 APBC,AP平面 BMC,于是 AM平面 BMC.又 AM平面 AMC,故平面 AMC平面 BMC.-20-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 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 例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E为CD的中点.(1)求证:B
14、1EAD1.(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考立体几何开放性问题的求解方法有哪些?-21-考点1 考点2 考点3(1)证明 以点 A 为原点,1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 AB=a,则 A(0,0,0),D(0,1,0),D1(0,1,1),E 2,1,0,B1(a,0,1).故1 =(0,1,1),1 =-2,1,-1.1 1 =-20+11+(-1)1=0,B1EAD1.-22-考点1 考点2 考点3(2)解 假设在棱 AA1 上存在一点 P(0,0,z0),使得 DP平面
15、B1AE,此时 =(0,-1,z0).1 =(a,0,1),=2,1,0.设平面 B1AE 的法向量 n=(x,y,z).n平面 B1AE,n1 ,n ,得 +=0,2+=0.取 x=1,得平面 B1AE 的一个法向量 n=1,-2,-.要使 DP平面 B1AE,只要 n ,有2-az0=0,解得 z0=12.又 DP平面 B1AE,存在点 P,满足 DP平面 B1AE,此时 AP=12.-23-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解题心得立体几何开放性问题的求解方法有以下两种:(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猜想,找出点或线的位置,然后加以证明,得出结论;(2)假设所求的点或线存在,并设定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190.html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