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版)202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验收仿真模拟卷(八)(文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统考版202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验收仿真模拟卷八文含解析 全国 统考 2021 高考 数学 二轮 复习 验收 仿真 模拟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仿真模拟卷(八)(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 Mx|x0,Nx|ln x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NMBMNCM(RN)RDM(RN)M2设复数 z 满足1z1i2i,则 1z()A.5B.15C.55D.5253若非零向量 a,b 满足|a|b|,(2ab)b0,则 a,b 的夹角为()A.6B.3C.56D.234若 a,b 都是实数,则“a b0”是“a2b2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已知 tan(2)34,ta
2、n(2)13,则 tan()()A23B.13C.59D.13156若x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则下图的程序框图运行之后输出的结果为()A49 850 B49 900 C49 800 D49 9507已知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 为其前 n 项和若 a2a416,S37,则 S4()A15 B31 C63 D.13278如图,己知函数 f(x)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 O 对称,则函数 f(x)的解析式可能是()Af(x)x2ln|x|Bf(x)xln xCf(x)e|x|xDf(x)ln|x|x9已知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DC90,AD2,BC1,P 是腰 DC 上的动点
3、,则|PA3PB|的最小值为()A3 B4C5 D610在三棱锥 D-ABC 中,已知 AD平面 ABC,且ABC 为正三角形,ADAB 3,点 O 为三棱锥 D-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则点 O 到棱 DB 的距离为()A.4214B.2 217C.14D.1211已知 P 是双曲线x23y21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分别作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A,B,则PAPB的值是()A38B.316C 38D不确定12已知 f(x)和 g(x)是两个定义在区间 M 上的函数,若对任意的 xM,存在常数 x0M,使得 f(x)f(x0),g(x)g(x0),且 f(x0)g(x0),则称
4、 f(x)与 g(x)在区间 M 上是“相似函数”若f(x)2x2axb 与 g(x)x4x在1,52 上是“相似函数”,则函数 f(x)在区间1,52 上的最大值为()A4 B.92C6 D.892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第卷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13设向量 a,b 的夹角为 60,|a|1,|b|2,若(ab)(a2b),则实数 _1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满足 a11,S33,则 Sn_15古希腊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记第 n 个 k 边形数为 N(n,k)(k3),以下列出了部分 k 边形中第 n 个数的表达式:三角形数 N(
5、n,3)12n212n,四边形数 N(n,4)n2,五边形数 N(n,5)32n212n,六边形数 N(n,6)2n2n,可以推测 N(n,k)(k3)的表达式,由此计算 N(20,15)的值为_16已知点 P 在直线 x3y20 上,点 Q 在直线 x3y60 上,线段 PQ 的中点为M(x0,y0),且 y0 x02,则y0 x0的取值范围是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在ABC 中,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且sin Csin Asin Babac.(1)求角 B 的大小;(2)点 D 满足BD 2BC,且 AD3,求
6、2ac 的最大值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AA1,BB1 为圆柱 OO1 的母线,BC 是底面圆 O 的直径,D、E分别是 AA1、CB1 的中点,ABAC.(1)证明:DE平面 ABC;(2)证明:平面 B1DC平面 CBB1.19(本小题满分 12 分)某课题组对全班 45 名同学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一次调查,并用茎叶图表示 45 名同学的饮食指数说明:图中饮食指数低于 70 的人被认为喜食蔬菜,饮食指数不低于 70 的人被认为喜食肉类(1)从饮食指数在10,39中的女同学中选取 2 人,求恰有 1 人在10,29中的概率;(2)根据茎叶图,完成下面的 22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 9
7、0%的把握认为喜食蔬菜还是喜食肉类与性别有关,说明理由.喜食蔬菜喜食肉类总计 男同学女同学总计参考公式:K2n(adbc)2(ab)(cd)(ac)(bd).下面临界值表仅供参考:P(K2k0)0.1000.0500.010 k02.7063.8416.63520(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椭圆 C:x2a2y2b21(ab0)的右顶点为 A,上顶点为 B,且直线 AB 与抛物线 y24x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 D 到该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 2,椭圆 C 的离心率 e 32.(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 yxm 与椭圆 C 交于 M,N 两点,直线 yxm 与椭圆 C 交于 P,Q
8、两点,求当四边形 MPNQ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 m 的值21(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f(x)(ax2)ex 在 x1 处取得极值(1)求 a 的值;(2)求函数 f(x)在m,m1上的最小值;(3)求证:对任意 x1,x20,2,都有|f(x1)f(x2)|e.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0,2)(1)求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2)在曲线 C 上求一点 D,使它到直
9、线 l:x 3t 3,y3t2,(t 为参数,tR)的距离最短,并求出点 D 的直角坐标23(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 f(x)|xa|x2a|.(1)当 a1 时,求不等式 f(x)2 的解集;(2)若对任意 xR,不等式 f(x)a23a3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高考仿真模拟卷(八)1解析:选 D.由 ln x1,得 0 xe,所以 Nx|0e,所以 M(RN)x|x0M.2解析:选 C.由题意可得:1z(2i)(1i)3i,所以 z2i,1z 12i|1|2i|55.3解析:选 D.由题得 2abb20,所以 2|b|2cosa,b|b|20,所以 co
10、sa,b12,所以a,b23.故选 D.4解析:选 A.由 a b0 得 ab0,则 a2b2a2b20;由 a2b20 得 a2b2,可得 ab0 或 a0”是“a2b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 A.5解析:选 B.tan()tan(2)(2)tan(2)tan(2)1tan(2)tan(2)1334113 3413,故选 B.6解析:选A.由已知可得S040 140 240 2 0164004014024049405017(049)5024085049 850.故选 A.7解析:选 A.因为数列an中各项均为正数,所以 a3 a2a44,设数列的公比为 q,由 S37,得 S23,即 a
11、1(1q)3,又 a3a1q24,所以4q2(1q)3,解得 q23(舍去)或q2,所以 a4a3q8,所以 S4S3a415.故选 A.8解析:选 D.根据 f(x)关于原点对称可知该函数为奇函数,对于 A 选项 f(x)x2ln|x|f(x),为偶函数,不符合;对于 B 选项定义域不对;对于 C 选项当 x0 的时候,f(x)0 恒成立不符合该函数图象,故错误;对于 D 选项,f(x)ln|x|x f(x),符合判定,故选 D.9解析:选 C.以 D 为原点,分别以 DA、DC 所在直线为 x、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DCa,DPx.所以 D(0,0),A(2,0),C(0
12、,a),B(1,a),P(0,x),PA(2,x),PB(1,ax),所以PA3PB(5,3a4x),|PA3PB|225(3a4x)225,所以|PA3PB|的最小值为 5.故选 C.10解析:选 D.设三棱锥 D-ABC 的外接球球心为 O,过点 O 作 DB 的垂线,垂足为 H,作平面 ODA 交直线 BC 于点 E,交BC于点 F,设平面 ODA 截得外接球是O,D,A,F 是O表面上的点,又因为 DA平面 ABC,所以DAF90,所以 DF 是O 的直径,因此球心O 在 DF 上,AF 是三角形 ABC 外接圆的直径,连接 BD,BF,因为 BFDA,BFAB,所以BF平面 DAB,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