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 资源描述:
-
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因数、倍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倍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点:1.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2.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2.使学生理解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的“因数”的不同,过去学习的“倍”的概念和这里的“倍数”的不同。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课开始之前,与学生交流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关系、父子关系等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二、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抽象出 3 道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师: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摆一摆的小游戏。每个小组的信封里有 12 个小正方形,用上所有的小正方形你能把它们摆成一个长方形吗?开始。生:师:谁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摆法?生:26=12(点击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相应的课件】师:你是怎么摆的?生:师:是这样吗?(点击课件出现 2 行 6 列的图形)师:当然也可能是一行摆(2 个),摆了(6 行)。【在这里,通过问引导、暗示学生,但答案
3、最好让学生说出,先让学生头脑中自主建构形状相同的另外一种摆放。】师:(点击课件)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它一旋转就跟第一种怎么样?生:一样。师:他们算一种摆法,我们可以省略。师:还有别的摆法吗?生:师:谁来猜猜他是怎么摆的?生:师:还有其它摆法吗?生:师:大家一起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摆的?师:还有吗?生:师:每行摆 5 个行吗?生:(设计意图:通过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避开概念的抽象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除此之外,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 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师:那大家再
4、来看看这三道乘法算式中的数,都是一些什么数?生:整数(板书:整数)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因数和倍数”就是在整数的范围内研究的,一般不包括 0。(板书:因数和倍数)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呢?生:(设计意图:从学生本身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有目标的参与数学活动。)2.自学,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以 26=12 为例,先请同学们自学大屏幕中的知识,看看从中你知道什么?在自学完后设计了 4 个小过程:(1)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里,边说边指着数,让学生视觉与听觉相结合)(3)(点击课件,文字消失)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谁是
5、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4)再指名让学生根据算式 26=12,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强化学生对于因数、倍数的理解。接下来:师:谁能结合这两道题(34=12,112=12)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生:师:谁能出道这样的乘法算式,让大家再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生:.师:看这道算式中有没有因数倍数关系?你怎样想的?305=6 师:谁来说说?生: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师:再来一个 155=3 师:在乘法算式、除法算式里两个数之间都有因数、倍数的关系,那在 4 和 20 中,()是()的因数,()是()的倍数。师:你是怎么想的?师:这个呢?谁来说?28 和 7 (设计意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