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广西 专版 2023 2024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单元 研习 任务 课件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 资源描述:
-
1、单元研习任务指 点 迷 津典 范 作 品实 战 演 练历史的评说 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至沓来。读他们的故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也会对人物作出不同的评价。面对他人的历史评价,我们也自会有自己的评说。指 点 迷 津 一、评论历史人物 1.明确对象,熟悉史实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选择写作的对象。对所选的历史人物应该有非常充分的了解,抓住其精彩的人生经历、光辉的历史功绩、高尚的人格品质,了解他的影响,尤其是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响。比如苏武的信念与时代的回答:作为一个“使者”,苏武的回答是:我是汉使,我来自汉朝,我要回汉朝去。当“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当“转眼
2、北风吹,群雁汉关飞”,苏武这个孤独的个体存在,面临的是一个“等待戈多”般的迷局,坚守的意义在哪里?当台上的苏武咏叹着“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背叛”时,观剧者心中,想必也有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答案。作者非常熟悉苏武的事迹,对苏武的精神品质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作者举重若轻,发现了新的评价角度,给读者以别样的启示。2.公正客观,尊重历史 评价历史人物,要持论公允,“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在记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一般不作全盘肯定或否定,而是原原本本记录人物事迹和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依据事实给予评价。具体分析时,既可以从单一的角度去欣赏,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正面思考肯定人物功绩,也可
3、以逆向思维使作文主旨获得新意。比如我眼中的项羽: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多疑使他不善用人。张良、韩信都曾投奔他,可他不能知人善任,反而将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向了对手刘邦的阵营,最后自己被打得一败涂地。项羽身边也不是没有人才,谋士范增才华无双,忠心耿耿,但项羽也没好好利用。他要么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因妇人之仁痛失良机;要么中了人家的计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去世,也使自己彻底失去谋士。对于项羽,作者提出了“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多疑使他不善用人”的观点。3.理性分
4、析,有序表达 要把对人物的认识条理化,对人物的点评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同时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可以先集中写人物事迹,再集中写对人物的评价,也可以夹叙夹议,写出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超越。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就前一点而言,屈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虽然对他的精神价值,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时我们理解为“忠君”,有时我们理解为“忠民”,有时我们又理解为“爱国”,总之,他已是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
5、、人格精神的诱导之一。就后一点来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在后半生人生绝境中的数量不多的艺术创造,已胜 过楚国王族也是他的祖先几百年创下的世俗政权的勋业。他寄托在诗歌创造中的志向与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刘安和司马迁的共同评价。我们知道,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言九鼎的。而屈原的艺术创新,“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超经越义,自铸伟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这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对他的评价。一个史界的司马迁,一个文论界的刘勰,两个在各自领域中顶尖的人物,对他的精神与艺术、人格与风格,做这样至高无上的推崇,屈原之影响人心、之折服人心,于斯可见。这里围绕屈原的
6、两点“伟大”,引用相关历史资料进行解说,总分有序,思路清晰。二、评论历史评论 1.对历史评论从正面跟进 即肯定前人的史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或者从观点上丰富,或者从史料上加以补充。如读有感:除了贾谊的分析,秦朝被推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六国民智未闭,尚具有质疑和反抗精神。而秦处于偏僻的关中地区,自古少与四方进行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且吕不韦执政前秦国不重文教,再加上商鞅变法的种种愚民政策,一百多年来秦人已经习惯于不合理的统治,逆来顺受成了定式,于是秦始皇和秦二世以为适用于秦人的政策法度也可以推广到天下,结果秦朝为天下所颠覆。在愚民的过程中,秦朝统治者也在自愚,因为把民众当成了没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602.html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