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 适用 2023 2024 学年 高中语文 单元 中国人民 站起 课件 部编版 选择性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把握本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2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3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1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2个人与祖国共成长、中华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课前预习结构图解 概括主旨课上思辨拓展延伸积学储宝 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
2、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理论的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论文,高屋建瓴,富有气势;富有思想,高度凝练;旁征博引,用典丰富;语言幽默,雅俗共赏。他的诗词,气势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豪壮情怀。主
3、要作品:毛泽东选集。2.了解背景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解释词语(1)不可磨灭:_(2)不屈不挠:_(3)侮辱:_(4)企图:_(5)复辟
4、:_(6)永垂不朽:_ 指功业、功绩、事实、印象等不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在压力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图谋,打算(多含贬义);意图(多含贬义)。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4.辨析词义(1)保障/保证 相同点:都有“保护,使不受侵犯和破坏”的意思。不同点:“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利,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2)侮辱/凌辱 相同点:都有“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的意思。不同点:“凌辱”语意程度比“侮辱”重,强调依仗某种力量
5、欺凌、侮辱。(3)不落窠臼/标新立异 相同点:都有“不落俗套”的意思。不同点:“不落窠臼”,多用以指文章或艺术不为陈旧的格式所束缚,具有独创风格。“标新立异”,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显示与众不同。课上思辨任务 一 理清行文思路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论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试简要分析。答:内容:(1)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2)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3)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
6、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关联: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2.文章第三、四段的内容,在时间上似乎存在“先后颠倒”的现象。将两段内容的位置交换一下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1)从表达的中心主旨来看,该部分内容以“全国人民大团结”与恢复政治协商会议为论述中心。因此,首先以第三段分析“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交代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然后再以第四段的内容,阐述此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安排内容,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2)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来
7、看,第二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因而,第三段承接这一结论,论述“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衔接紧密,而第四段论述“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原因,显然不能跟第二段衔接。而第四段结尾归结到“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与下文交代会议议程与工作内容也能自然流畅地衔接在一起。3.作者“展望未来”是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来谈的。作者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1)特点:由主到次,详略有别。在三个问题中,经济建设是主要问题,所以详写;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是次要问题,所以略写。经济建设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计,关系到
8、我们能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没有条件掀起“文化建设的高潮”,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有没有实力建设强大的国防,因此,经济建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主要问题。(2)好处:主要问题详写,次要问题略写。这样写详略有致,避免了平均用力致使行文僵化呆板。任务 二 鉴赏文章的语言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怎样丰富的历史内涵?请结合史实理解。答:(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帝
9、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2)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文章第五段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句话有几个要点?这些要点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联?答:(1)句中要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703.html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