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项羽之死》 WORD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项羽之死原创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项羽之死。感受古代英雄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学习重点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学习难点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人把史记誉为悲剧英雄的画廊,而其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悲剧画廊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乌江自
2、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给了刘邦,楚河汉界的真正含义从此变成了性质,寄居在中国象棋棋盘上。“喑哑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给我们无数读者的是掩卷闭目思索、拍案而起的长叹。多媒体显示项羽自刎乌江图及课题。二、朗诵全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多媒体显示学习任务: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三、知识积累师生共同疏理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用多媒体归纳重
3、点字词句。1、重要字音垓()下骓()数阕()马骑()麾()下属()者田父()绐()自度()刈()旗王()我被十余创()2、通假字骑皆伏曰(服)乌江亭长y船待(舣)3、古今异义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地方千里(土地方圆)4、词类活用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词作动词,唱楚歌)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连夜)直夜溃围南出(形容词使动,使溃;名词作状语,向南)身七十余战(名词作动词,亲身参加)令诸君知天亡我(动词使动,使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使动,使为王)5、特殊句式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状语后置)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骑能属者百余
4、人耳(定语后置)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所当者破(被动句)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6、翻译下列句子。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骑能属
5、者百余人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下一百多人了。四、布置作业1、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2、思考:“项羽之死”给我的启示。第二课时五、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导入多媒体显示彩图“乌江自刎”,提问:你会用哪些词语为项羽画像?(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2、课文描写了几个场面?明确: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3、描写项羽在“
6、四面楚歌”时动作行为的五个词是什么?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明确:惊起饮歌泣,刻画其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4、第二段中项羽对部下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明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极端的自负;“为诸君快战”,勇武。5、第三段中项羽有三次行动,请分别找出,从中可见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三次行动: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汉军皆披靡(提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
7、十百人;亡两骑(教师总结: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提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6、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明确: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补充: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人物哪些性格?明确:知耻重义。7、教师小结:故事人物形象语言写法垓下之围多愁善感惊、起、饮、歌、
8、泣动作、语言、映衬东城快战勇猛自负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动作、语言、场面乌江自刎知耻重义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神态、动作、语言、对比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赐马赠头的豪侠意气。正如古人云:“精神气血,无所不具。”8、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慷慨悲歌,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和女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明确:爱女人是重情,爱战友是重义。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他多情善感,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男儿中的男儿,这里写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9、项羽悲歌
9、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明确:众位勇士对项羽的畏惧和尊敬。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10、项羽面临失败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怎么复杂的心里?明确:表现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又无法改变现实灭亡的现实,认为是天命安排。11、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吗?你认为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残暴凶狠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命运的捉弄:鸿门宴会,田父指路红颜祸水:儿女情长,沉迷女色六、人物评价1、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论: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
10、歌。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明确: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多媒体显示: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归纳
11、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多媒体显示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问题一: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343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作业课件:单元评价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