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 资源描述:
-
1、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说教材1、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琵琶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感受与共鸣(唐宋诗)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鉴赏的重点: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诗文,并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 “千古绝唱”。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描摹音乐。同时,也通过音乐向我们演绎了一段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故事。因此,音乐语言的鉴赏、白居易与
2、琵琶女的同感沦落成了教学的重点。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欣赏品味作者通过比喻描摹出的优美、精彩、形象的音乐语言。 (2)、了解诗歌中环境渲染、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借助诵读与音乐,感受诗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2)、领悟诗中的情感与意境,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的社会意义。3、教学重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给学生传授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与鉴赏能力。对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1)
3、、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主要是对音乐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的描摹技巧。(高中以来,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接触甚少,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2)、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4、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说学情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下)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在加上这篇诗文较通俗易懂,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4、可以在课前或早自习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在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基础上,老师要适当而又适时地引导、点播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说教学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转化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针对这一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说教学过程本课文共2个课时,是在早自习课文诵读及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里,我主要
5、讲的是第二个课时,第一课时已完成了琵琶女与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内涵的重点讲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问题发现教学法”,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提高。这节课我主要用了这个方法,此外还有自主讨论法。(一)课堂导入(课前,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进入情境)经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正是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的类似遭遇,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美谈。白居易时任东宫的赞善大夫,是侍从太子的一个闲职,当然,也没有实权。可正在当时,当朝的宰相被盗杀了,白居易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于是上谏缉拿凶手。没想到,他的建议不但没有被采纳,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