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社科文6.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4661
  • 上传时间:2025-10-28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77.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社科文6 高中语文 复习 金牌 阅读 指导 大全 社科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训练平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

    2、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级,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142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

    3、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在黄河流域的商朝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州、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会不吝

    4、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一)1B(本文并没有否定中国的两河

    5、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史实,只是认为中国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时间要比西亚晚,且艰难得多。)2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C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D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2D(任何地区的统一都必须具有这两种需求,这不能成为中国两河统一难于西亚两河的原因。A西亚两河相距不远。地理、气候等条件也就相近,经济因素也比较接近,因此统一难度要低于中国两河流域。B相距遥远,政治上要加以控制,难度自然较大。C西亚的文化是“

    6、一体化”的,政治上的统一自然要比文化互不统属的中国两河容易得多。)3下列可作为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证据的一项是( ) 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战略意义。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3D(“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说明”“铜矿遗址”就是一种“经济说明”;而且这些“铜矿遗址”是“商周时代”的。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只是一种推测,不是证据。B具有战略意义不是证据。c虽然“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但如果不能确证这些遗址的风格与北方王朝的相同,则不足以说明北方势

    7、力已到达长江流域。)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两河”要比西亚的“两河”长大、广阔得多,因此,中国的“两河文明”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 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可见,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出现过“一体化”。 C到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只发现了商朝据点遗址和一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这说明北方王朝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 D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就不成商朝。四川广汉三星堆铜器文明遗址的发现,说明商朝的政治势力已经控制了四川广汉。4c(一个政权对某区域的控制,离不开政治与经济两大因素。因为在长江流域没有

    8、发现早于商代的有关政治、经济方面的依据,因此可以推出北方王权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A河流长大,流域广阔只是两种文化比较的其中一个条件,不是惟一条件。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只能说明中国在上古时代的文化曾经没有“一体化”,但并不能因此推断整个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一体化”。D不仅商朝有铜器,周朝也有铜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化体系的分析与综合 文化包含多层次、多层面、多项目的内容。每一项目又包含许多要素。每一时期的民族文化形成为一个枝叶扶疏的宏大体系,其中各个项目、各个要素密切相关,但不是清一色的“铁板一块”,其中的项目、要素

    9、有些是密切结合不可离析的,有些不但可以离析而且是相互矛盾,相互差异的。 举例来说,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有很多派别,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自立说,相互辩诘;汉代以后,儒学定于一尊,但道家、墨家的反儒篇章仍保存下来,并未毁弃。隋唐时代,三教并尊,道佛与儒家鼎足而立。宋代理学兴起,号为正学;但反对理学的言论仍大量存在。这些情况表明,自古至今,文化的不同要素纷然杂呈,都是可以分别观之的。 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的不同要素的新故推移、选择取舍的过程。就中国古代哲学而论,汉代初期选择黄老之学作为主导思想,兼容百家之说,但黄老之学比较缺乏进取精神,于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

    10、黜百家,于是转入经学时代。其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曾经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中绝。墨学中绝对于后来明辩之学与物理之学的发展有严重影响。而近代西方学术的特色之一是名辩之学与物理之学有巨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墨的盛衰显示了中西的异同。143 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许多文化要素是可离可合的,而每一时期的选择也有得有失。 有些文化要素是不相容的,如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有些文化要素则是相容的,如道德与法律、文治与武功。在历史上,有的思想家往往将相容的认为不相容。韩非在难势篇中引述慎到之说“贤者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者也”,从而下结论说:“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事实上,贤与势是相辅相成的,并

    11、非不相容。中国历史上所谓治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都是贤势结合的典型。儒家重义而轻利,实则义利是统一的;法家重法而贱学,实则文化教育和法制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其任务之一是对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进行分析选择,然后将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就综合起来。分析综合的过程包括改造与提高,而不是简单缀集。这是一项艰苦的工程。1选出下面对文章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二)1D 2请写出“文化体系”所指对象与“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1)文化体系指(不超过10字) _。2答案为:(1)新中国的文化体系; (2)分析与综合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50字) 答:_(2)对

    12、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将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威就综合起来加以改造提高。3文中第段引用了汉朝弃黄老之说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例子,写出作者要借此表达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5字) 答:_3答案为: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的不同要素的新故推移、选择取舍的过程。4下面说法不符合作者对于文化发展的看法的一项是( ) 4A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和儒家不能相容的。 B以儒家学说代替黄老之学,是符合文化发展过程的规律的。 C民主与平等意识不可分离,否则就不可能有民主。 D中医理论令人感到神秘,其实能与西医相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化社会人格 文化、社会、人格是当代社会理论

    13、中的核心概念,是解释人们一切行动的钥匙。的确,任何一个人的行动怎么能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呢,怎么能不受到社会的制约呢,怎么能自己不负有某种责任呢?小而言之,一项社会活动的成败;大而言之,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历程,无不受到文化、社会、人格这三大要素的制约。 文化是一套符号,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的全部知识、习俗、道德、价值观。文化使人类有别于动物。一个动物在其一生中会不断提高谋生的技巧,但它无法将之传递给同侪的后辈。而人类凭借自己的智能和语言,把一点一滴的收获、发明、创造,积累起来,传递下去,汇成了它的知识宝库,使今人站在古往今来的巨人肩上。 社会是一个规范的人际关系的系统,它是每个个人都离

    14、不开的栖身之地。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社区、团体都构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社会”。社会形态间的差别就是其内部人际关系的差别。在奴隶社会中是主人与“工具”的关系,在封建社会中是人身依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法权上平等的契约关系。不同类型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上下级关系、长幼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就是一张特定的、规范化的关系网。 社会学家所习用的“人格”不是道德意义上的人格,而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格,即其生理之外的特征,也即体质之外的“人的素质”。它是一个由道德、价值观、需求倾向、交际技巧、知识结构和水准组成的系统。 文化社会一人格,构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的三角形链条。是文化塑造了人,

    15、还是人创造了文化;是社会决定了人,还是人改变了社会;是社会选择了文化,还是文化选择了社会比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个古老的趣谈,这显然是一个更为扑朔迷离、复杂错综的难题。 动物的行为受其本能的支配。本能规定了它的行力模式,规定了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来,规定了工蜂、雄蜂、蜂王的各自功能。人的一切行动:举手投足、寒喧问候、起居饮食,以至谋取生存的种种手段,都被他自觉不自觉学到的知识、习俗、道德观念深刻地规定了。但反过来,文化毕竟是人创造的,人不该做传统文化的奴隶。人和文化比动物和本能的高明之处在于前者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可变性。今天巨大的危机更期待人们从文化清谈转向文化创新。离开了全面的文化创新,我们

    16、不可能冲出传统的链条走向现代化。 人格、人的素质、人的创造力无不受制于一种社会体制。不改变奴隶制而企图使千百万奴隶具备自由民的人格,只能是幻想。不引进市场机制却想消除“走关系网”的心理,不搞民主政治却想克服官僚主义都是不可能的。是不合理的体制导致了萎缩的人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素质高的群体才能组成现代化的社会。即使把丰田公司的全套章程、制度甚至总裁搬到一个落后国家的企业中,也照样玩不转。僵化的社会结构压制着进取的人格,落后的人格也阻碍着先进的社会结构。144 落后的文化、社会、人格互为因果,构成了超稳定的“铁三角”,使我们在现代化的路上举步蹒跚。打开这一链条的突破点在哪里呢?显然是人、

    17、人格、人的本质。没有人的觉醒就没有新世界的诞生。不过冷静的理论研究告诉我们,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觉者必须从改造社会环境、创新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个方面同时入手。孤军深入显然欲速不达,只有三军齐发才会改变恶性循环的铁三角为相互催生的“金三角”。1(1)文化、社会、人格之间形成怎样的关系? 答:_(三)1答案为:(1)三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2)为什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趣谈更为扑朔迷离、复杂错综? 答:_(2)有两个要点:不要单纯为因果关系,三者构成循环又相互制约;对象不同,内涵丰富。2(1)第6自然段将人和文化与动物和本能作对比,意在阐明什么? 答:_ 2答案为:

    18、(1)人不该做传统文化的奴隶,要向全面的文化创新方向转变; (2)第7自然段举丰田公司的例子,意在强调什么7 答:_(2)只有素质高的群体才能组成现代化的社会。3(1)文中“金三角”指什么? 答:_ 3答案为:(1)指改造社会环境,创新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 (2)概括说明形成相互催生的“金三角”的意义。 答:_(2)让三者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从而加快民够现代化进程。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在着重论述文化、社会、人格三者关系之前,首先阐明了三者的内涵,结构严密。 B“社会形态间的差别就是其内部人际关系的差别”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内部的人际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C作者善于用对比增强说理效果,使文章主旨更加鲜明。 D落后的文化、社会、人格互为因果,构成了僵化的“铁三角”,打开这一链条的突破点在于少数先觉者的奋起。 E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素质高的群体能组成现代化社会,但人的素质也会受到僵化的社会结构的压制。 4B、D。B人际关系不决定社会形态;D从最后一段可看出是人、人格、人的本质。.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社科文6.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466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