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语文《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导学案(2)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资源描述:
-
1、寺前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年级:高二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3.4课题班级授课(完成)时间两课时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学习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即大量运用了排比,节奏鲜明,气势磅礴,说理缜密,富有感染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有关文言基础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可取。2、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重点难点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把握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教学方法诵读 剖析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
2、注一导入设计由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性善论是谁的观点?(生答:孟子)。教师补充: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被尊称为亚圣,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是。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说明:通过比较学生既能复习和巩固第二单元关于孟子的常识,又能了解荀子的思想与孟子的区别,另外也明确了二人的生活年代。二引入话题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
3、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交流与合作(各学习小组分别找出本组对应的段落中的文言现象并派一人将讨论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展示结果如下: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 第5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 第6段
4、: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 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课堂小结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人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