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2019 2020 学年 下学 月月 语文试题 WORD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月考(三)语文试题2020.6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
2、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
3、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
4、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摘编自朱立元文明
5、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B. “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C. “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D. 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
6、德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B. 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儒家思想。C. 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D. “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依次借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朱光潜等美学大家,多角度地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B. 文章以较多的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并引用其相关论说展现了他
7、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C. 文章开篇指出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是在借鉴西方美学中进行的,借鉴也是创新融合的重要途径,这是本文论证的立足点。D. 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这一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并重申观点。【答案】1. B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错误,因果关系表述欠周密。根据第二段“王国维,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
8、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可见,王国维写就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不仅有对德国古典美学各家思想的借鉴,也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反思;C项,“它改造了西方理论”表述不当,“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这表述与原文不吻合。原文第四段为“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改造的是“提法”而不是理论;D项,“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表述绝对化,原文第五段只说“其后,中
9、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但并没有说“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没有达到,因此也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项,推论不当。“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这推论缺乏实据,原文第五段“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可见,实际理论并非以西学为贵;而“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这推论,也
10、与原文所述不吻合,“中学”主动借鉴吸收“西学”,体现的应该是“中学”的包容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中,“超越”表述不当,文中无此意。原文第五段为“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超越的是“以西释中” 的口
11、号,而不是“西方美学”。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一般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两种。(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疫情之前,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产能为每天2000多万只,受疫情影响,大批企业转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
13、截至4月4日,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口罩且在业存续的企业共计6.9万家,其中,有1.9万家企业是在1月25日疫情爆发后新增的。而2019年全年,新增口罩经营范围的企业才458家。市场上,口罩价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单价15元左右的一次性KN95防护口罩,降到了9元/只左右。而工厂出货价已经降到了7元以内。普通的一次性防护口罩价格同样面临降价。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打开淘宝、京东,已经能够找到1元/只的一次性口罩,很多口罩品牌可以拍下即发。(新浪科技)材料三:口罩涉及的标准口罩类型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KN95口罩日常防护口罩普通针织口罩执行标准GB19083-2010
14、YY0469-2011YY/T0969-2013GB2626-2006GB/T32610-2016FZ/T73049-2014标准名称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针织口罩标准性质强制性国标行标推荐性行标强制性国标推荐性国标推荐性行标适用领域高暴露风险的医疗工作环境临床医护人员有创操作过程普通医疗环境,阻隔口鼻呼出污染物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日常生活空气污染环境日常生活颗粒物过滤效率-PFE1级95%30%-95%级99%(盐、油)-2级99%级95%(盐、油)3级99.97%级90%盐、80%油细菌过滤效率-BFE-9
15、5%95%-其他关键指标要求气阻、血液穿透、抗湿、阻燃细菌过滤效率、血液穿透细菌过滤效率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泄漏率防护效果、吸气阻力、呼气阻力透气率、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原料材料四: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由于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环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构起一道过滤的“屏障”。当空气吸入鼻孔时,气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涡,使吸入鼻腔的气流得到加温。有人测试表明,在将零下7的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其气流已被加温至28.8,这就非常接近于人体的温度。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
16、气不流通的地方。当然,在野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流感流行季节,去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场所,也该戴上口罩。戴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百度百科)4. 下列对于材料三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KN95口罩生产须执行GB2626-2006标准,其颗粒物过滤效率95%。B. 普通针织口罩适用于日常生活,对颗粒物过滤效率不做硬性要求。生产时的其他关键指标要求较多。C. 材料列举的六种口罩的适用领域均不相同,我们在不同环境使用口罩时必须佩戴相应种类的口罩。D. 六种口罩所执行的标准
17、各异,但有些口罩的标准性质相同。只有两种口罩对细菌过滤效率有所规定。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由纸或纱布等制成。能对进入肺部的空气进行一定的过滤,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两种。B. 在我国市场上,口罩价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在淘宝、京东,口罩可以拍下即发。C.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受疫情影响,1月25日后我国新增了1.9万家经营范围包含口罩且在业存续的企业。D. 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所以不能长期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6
18、. 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拒绝佩戴口罩。请你结合材料,说明疫情期间需佩戴口罩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实际情况回答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答案】4. C 5. B 6. 第一问:疫情期间传染病流行,戴符合规定的口罩对过滤病原体,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意思对即可)第二问:要选择佩戴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口罩;(来自材料)无特殊情况不要长时间佩戴口罩;(来自材料)佩戴口罩时要注意贴紧鼻夹(来自实际);佩戴口罩时要注意正确区分正反面(来自实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于材料三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
19、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我们在不同环境使用口罩时必须佩戴相应种类的口罩”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可知,在不同环境中可佩戴相应口罩或更高标准的口罩,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在淘宝、京东,口罩可以拍下即发”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是“很多口罩品牌可以拍下即发
20、”,选项扩大范围。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根据材料一“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材料四“戴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之一”,可以概括出第一问答案。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口罩的标准可知,不同的口罩适合不同的领域,只有符合规定的口罩才会对病毒起到防护作用;材料四“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
21、通的地方”“野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流感流行季节,去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场所,也该戴上口罩”等可见,佩戴口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不一定要长时间佩戴;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答,如佩戴口罩时要注意贴紧鼻夹,不然会降低防护效果;要注意佩戴正确,区分上下、正反面等。可概括出第二问答案。【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
22、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方的水张炜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
23、,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点。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过身躯。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洗去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转身注视南方,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和惊叹。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
24、泣般的流动。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阵阵思念。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就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路。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留下创痕。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它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陆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晚,它毁掉
25、了整个港湾。只在风平浪静的某个下午,它才温柔起来,变成绸缎般的柔软细腻。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
26、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这是一种追赶。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来。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今
27、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这个世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有删改)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其实是作者在叙述,但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人”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B. 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淙淙作响的特
28、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C. “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D. “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8. 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7. C 8. 比喻。如“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美丽温婉。排比。如“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写出了南
29、方的水细腻润泽、和缓柔韧。拟人。如“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写出了南方的水的多情与慈爱。侧面描写。如第三段以作者投身于水中获得的身心抚慰,侧面体现出南方的水温暖与宽和。【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C项,“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错。作者并不憎恨北方。他认为是南方和北方共同塑造了自己的性格,从文中“南方和北方,
30、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可知,不过作者更强调南方的影响而已。故选C。【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找到前四段的内容,“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
31、蓄而委婉的问候”一句,运用比喻,把南方的水比喻成少女的头发、目光、面容、微笑、眸子和问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美丽、温柔、含蓄、可亲的特点;“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等句子,句式整齐,形成排比,多角度地写出了南方之水润泽美丽,虽然柔软和缓,却“始终如一”“永不知疲倦”的坚韧;“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运用拟人手法,把南方之水拟人化,写南方之水即使因
32、磨损变得苍老、浑浊,也依然始终陪伴旅人的多情与慈爱;“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过身躯你洗去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等,通过第三人称的“他”的感受来侧面衬托南方之水的温柔、荡涤尘埃、温暖人心的特点。【点睛】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
33、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6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
34、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单
35、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
36、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减)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恐前语发 发:发现B. 其一人夜亡 亡:死亡C.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D. 而收系张胜 系:捆绑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37、是( )A.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 何以汝为见?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 为降虏于蛮夷。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 欲因此时降武。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丈人”是古代对老人和长辈尊称,现在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在文中单于称汉天子为“丈人”表示他对汉天子的尊敬。B.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四年之间的历史。C. 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35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