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中国两个顶尖诗人的气质与诗歌风格之比较.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学 讨论 当代文学 中国 两个 顶尖 诗人 气质 诗歌 风格 比较
- 资源描述:
-
1、中国两个顶尖诗人的气质与诗歌风格之比较“诗者,吟咏性情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这一句话道出了诗歌作品与创作主体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诗歌创作,从来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大序)情感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源于个人性情的差异,气质的不同。气质是性情的外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个人气质对作文的深刻影响。曹丕说:“文者,气也。气之清浊有体。”(典论论文)这就告诉我们,不同气质的人,必有不同面目之文。因而形成作家的个人风格。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根据就在这里。所以孟子有“知人论世”之说。清人徐增在而庵诗话中也说:“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明
2、代田艺蘅香宇诗谈更举例道:“诗类其为人,太白做人飘逸,所以诗飘逸;子美做人沉著,所以诗沉著。”这“飘逸”与“沉著”一语道破了李、杜二人的气质差别。正因为李、杜二人在个人气质上截然不同,所以反映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上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当然,所谓“诗飘逸”“诗沉著”只是就二人诗歌的总体风格而言。下面将通过对二人诗作的分析来揭示李、杜的不同气质作用于其诗歌创作的具体表现。李、杜二人的诗歌,向来被看作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艺术形态的双峰并峙。的确,杜甫的诗歌,现实感太强了。由于深受儒家忠义用世思想的影响,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不论是“三吏”、“三别”,还是丽人行、兵车行;也不论是闻官
3、军收河南河北还是登岳阳楼,杜甫所写的无不是那一个时代的民情世态,发的无不是深沉恳挚的家国之慨。所以,他被称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故从诗歌创作题材选择这一角度来看,杜诗的题材显然是比较集中的,稳定的,贴近现实生活的。而李白身受自由灵幻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其诗歌与之明显有异。李诗以浓郁的浪漫主义为基本特征,其题材是广阔的,多变的,甚至是离奇的。天上人间、陆上海底、神话历史、梦幻现实,莫非其笔触所及。如组诗古风多咏史之作,其中咏怀了秦始皇、鲁仲连、严子陵、燕昭王等各类历史人物;远别离写的则是帝舜与其二妃的凄美传说;日出行写的又是鲁阳驻日的神话故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写梦景的绝唱;蜀道难更是将历史与现实
4、以及上古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子夜吴歌是思妇的题材,长相思更是缠绵凄绝的情诗。而那些结合神话传说来写景抒情的佳作在李白的作品中真是比比皆是,为诗歌抹上了神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总之,李诗题材较之杜诗明显丰杂多变。这正体现了李白好动多变的个性,不同于杜甫之沉稳持重。作为“诗史”,杜诗的长于叙事描写是显而易见的。杜甫善于将深刻的历史事件、人生经历用遒健形象的笔墨描写记录下来,主体的情感就渗透在其叙事的字里行间,显得比较深沉含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功地截取了茅飞、群童抱茅以及夜雨屋漏等几个耐人寻味的场景,进行细致艺术的刻画表现,最后才发出一声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事显情发,嘎然而
5、止。石壕吏更是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娓娓道来。始终未发一句感叹,最后只写道:“天明语声绝,独与老翁别。”无限悲愤化为一个凄惨的离别情景,而其艺术感染力有增无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诗人在“世乱遭飘荡”,身经家国灾祸,目睹哀鸿遍野之后的满怀牢愁哀思的集中抒发,但诗人也不愿空口指责,而是让触目惊心的事实说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是比横眉怒目的斥责更理直气壮么?而诗人胸中那股抑郁不平之气,对统治集团内部黑暗的强烈不满,及对国家命运、苍生疾苦的满怀忧虑之情,在诗人笔下表现得异常深沉婉曲。忧愁郁结,却往往欲吐还咽,柔肠百转,真正体现其“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李诗则是以其强烈的抒情性而动人心魄的。
6、不同于杜甫的深婉含蓄,李白特别喜欢直抒胸臆。他的情感往往象火山爆发一样,直接从笔底倾泻出来。又象滚滚江河一泻千里,给人无限雄浑广阔之感,强烈地激荡读者的心灵。如蜀道难一开首就是一声惊叹:“噫嘘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平地惊雷,令人顿时为之精神一振。他的将进酒行路难更是直抒胸臆的典范。歌哭笑骂,略无掩饰。而其意气之激越,气势之宏壮,情感之强烈,情绪波动之激烈,与杜诗之稳健深沉恰好形成鲜明对比。李诗浓郁的浪漫色彩,使李白获得了“诗仙”的美誉;而杜甫则是人中蛟龙,曰“诗圣”。这又是李白豪迈恣纵的习气与杜甫坚毅冷静的性格的不同反映。从二人的气质类型来看,李白当属胆汁质,而杜甫无疑是抑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