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中学语文 教学 出路
- 资源描述:
-
1、从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内容高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人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病其实不是高考本身的过错,而是 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估机制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语文教 学方向,进行开放式教学,重视形成性测验,全面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高考 中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出路 素质教育的障碍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根子在高考指挥棒。这几乎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于是, 因为有高考指挥棒的存在,素质教育似乎就很难摆脱目前的困境,中学基础教育似乎就难以改变目前急功近利 的做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一 诚然,高考是一根诱惑力极大的指挥棒,因为它影响着
2、千千万万考生的职业选择,关系到对数以万计的教 育工作者劳动成果的评价。既然高考还将长期存在,那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显示自己的才华,接受祖 国的挑选,当然要进行适当的应试教育。这里不存在搞不搞的问题,关键在怎样搞。在毕业年级注意对题型的 研究和命题、解题规律的探讨,加强针对性训练,通过对各类题目的解析,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和解题 的步骤、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多向思维的习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这些都是必要的,无可 非议的。但是,升学并不是中学教学的唯一目的,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 、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从本质上说,学生应试能力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
3、必然结果,临考前的应试教育只是把 刀磨砺得更锋利一些而已。所以,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把语文教育纳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而不能把语文 教学看成单纯的升学教育。 可是,现在许多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就进行升学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形成了 一种教学的异化,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空间封闭化,教学方法陈旧化,教学测试标准 化,教学评估分数化,毕业班师资配备固定化等。这些做法,只是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学生禁锢在教 室里,多讲滥练,大搞填鸭式、题海战,重文轻道,重知识轻能力,不重视语言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毕业 班教师数年不变,固定化、老年化,不是从教学根本上入手,
4、而是拉住牛尾巴不放,以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结果事与愿违。教师疲于奔命,学生不堪重负,劳民伤财,事倍功半。在这样的学校里,严格的限制、沉重 的负担已使学生活泼浪漫的天性不复存在,多的是“祥林嫂”、“孔乙己”式的呆板麻木,迂腐可笑;由于活 动空间和教学方法的局限,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情趣、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知识视野狭窄,语言基本 功差,出现了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不良现象。这种做法是以牺牲一大批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与在素质 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应试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际上,这样的升学应试教育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代名词。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不是高考本身的过错,而是不正确的教育思
5、想和教学评估机制造成的严重 后果。 二 高考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具有良好素质和发展前途、适应高校学习的学生进行选拔的活动。高考命 题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编发的考试说明。它不仅阐明了高考与大纲的关系,而且十分明确 地强调了高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语文考试说明指出:语文高考内容“以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 依据,贯彻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小学语文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 精神。语文测试要注意兼顾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说明 ”的序言部分,编者还特别强调:高考“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
6、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由此可见,高考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它的指向就是考查学生必备的品质习惯、知识能力。而这些恰恰是构成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 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情况看,高考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精神实质,呈现出综合化、智能化、实用化的趋势。 试卷内容广泛,包括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几乎覆盖了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高考既考学 生的知识水平,更考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实际能力,重视对学生智力水平的测试。基本上不考名词术语,很少 考纯识记的内容,较少对语言作静态的结构分析和语义阐释,而是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理解与实际运用紧密结 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检测学生的
7、观察记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阅读和作文 自不待言,语文基础知识也是如此。对汉字中同音易混字的辨识,关联词语和成语的使用,句子的组织和衔接 等都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的。考生如果没有准确把握事理的能力,不懂得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是难以 答对的。年高考语文卷第题修改广播稿,第题转述,这一类题目,更是引人注目。这两道题 综合考察听说读写的能力,材料虽浅显易懂,却内涵丰富,生活气息浓;题目虽小,却测试点多。涉及对语体 风格和口语传播特点的理解;对转述时特定情境的揣摹和语言文字的组织,十分强调丰富的语感和正确的思维 判断,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没有经受过切实严
8、格的素质训练,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 ”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材料与教材脱钩,朝着对考生进行智能测试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十分值得我们重 视。 总之,考试说明和命题的实际情况都体现了时代对人材素质的要求,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这 种要求和导向与中学教育的目的、教学大纲完全一致。高考丝毫不排斥素质教育。高校渴望中学输送素质 好、能力强的学生。而中学也只有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 只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具有优良的素质,才能在高考竞争中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 三 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现有教学设施及教学水平看,要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首
9、先必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的方向 大纲和说明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所以,学习大纲、说明 ,贯彻其指导思想,是组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虽然大纲、说明只有定性的规定,少定量的表述 ,但其精神实质是明确的,其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是清楚的,教师应该通过学习领悟,从 中导出一系列价值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在备课过程中分解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贯彻,在评价过程 中反馈强化。没有强烈的大纲意识,不循序渐进,不按教学规律办事,舍本逐末,真正成功的教育是不可能产 生的。 (二)重视教学目标的整合优化,全面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