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四千年洗衣历史.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千年 洗衣
- 资源描述:
-
1、四千年洗衣历史 到了唐朝,关于“捣衣”的描述,广泛出现于文人骚客的诗句中,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洗衣是最基本的家务劳动之一,也曾经是体力消耗最大的家务劳动,经过4000年的探索试验,人类终于找到了轻松的洗衣方式。洗衣机被誉为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代表着现代工业革命的智慧成果,更使得千千万万的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早期洗衣是个力气活儿 出于本能,人类很早就发现衣服可以通过清水的洗涤变得重新干净起来。已知的有关洗衣的最古老记录出现在埃及古墓的壁画上,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其中有一幅刻画了一群
2、男人弯腰洗衣的情景:两个人在用力搓洗,两个人在折叠,而另外两个人在使劲拧干。这个时代的人们凭借一双手,利用河水的冲刷动力还有棍棒的击打力来洗衣物,可以看出这时候洗衣是一件多么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洗衣多使用捣衣杵,又称捣衣砧,木质,形状和棒球棒相似,长约30厘米,靠捣衣杵打衣服时的力量,用水把污垢带出来。因此我国古代洗衣服被称为“捣衣”。晋代曹毗的夜听捣衣就有记录。到了唐朝,关于“捣衣”的描述,广泛出现于文人骚客的诗句中,如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因为捣衣是缝制
3、寒衣的前奏,那秋夜里清脆的砧声最能触动思妇的情怀,所以“捣衣”成了诗人吟咏的母题。这种洗衣方式一直流传至上世纪,现在影视剧中仍然经常出现。据说捣衣杵是住在水边的人们为洗衣方便发明的,而居住在离水较远地方的人们发明了搓衣板。 对于洗衣最美的描述,莫过于“西施浣纱”了。美貌的西施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了游水沉到河底,因此西施有“沉鱼”的代称,成为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草木灰成为最早“洗衣粉” 原始的衣物清洁材料是人们在祭祀或烧烤活动时,偶然发现沾上一些物质的器物更容易清洗,进而寻找原因,发现了清洁衣物的奥秘。这种神奇的物质就是草木灰。据记载,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
4、灰混在一起造出了肥皂,腓尼基人发现了表面活性剂的优越性能,即能削弱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好地渗入织物,分解污垢并让它漂浮到表面,直到最终被洗刷掉。 一般衣服上的脏物质以油类为主,大部分油类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其水解程度加剧,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 在这一时期,除了草木灰,人们还使用动物油、植物油、皂角,以及碱盐等混搭的方式清洗衣物。汉代时人们已经知道用天然石碱洗涤衣物了。金代时人们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明末时,北京有了专门出售人造香碱的铺子,其中“合香楼”“华汉冲”等一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
5、在销售盒装桃形、葫芦形玫瑰香碱。 皂角也是一种重要的洗涤用品,皂角学名皂荚,十分坚韧,捣碎可以用来洗涤衣物。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杭州)街市上有一种橘子大小、用皂荚粉做成的圆团,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它的名字“肥皂团”。肥皂团放入水中,能发泡去污。后来,从西方传入的和它功效相似的洗涤剂,就也叫“肥皂”了。 机械洗衣受“大海洗衣”启发 要想将衣服洗干净需要水、搅动和表面活性剂。灰尘粘在纤维上,用水冲是可以冲洗干净的,但为了清理掉衣领上的一圈圈黄渍,你需要用表面活性剂去对付它。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合物,构成它的分子有点像极微的磁粒。这种“磁粒”分子的一极吸引灰尘,另一极被水吸引。喜吸尘的一极吸住衣物的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