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第3部分 第2章 第2节 考点2 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观点态度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第3部分 第2章 第2节 考点2 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观点态度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 2018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检测 部分 考点 概括 内容 要点 分析
- 资源描述:
-
1、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观点态度一、掌握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和答题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伪书”并不全伪任继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伪书”。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
2、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伪经”。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珍贵。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能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回收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
3、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如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真书”“真经”,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代替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
4、去了伪书的帽子。历史上有更多的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行时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就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有改动)1“伪书”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作品的内容、作者与产生时代不符;不符合正统观念、信仰,不为正统文化所标榜;区别于“劣而真”,内容充实,因不可替代的价值引发
5、人们的关注。2列子“不全伪”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答案】从客观研究立场着眼,对列子学术界已经明确了成书时代,可以用来研究魏晋时代思潮;从文化整体立场着眼,列子至今仍有积极的研究利用价值;从历史文献着眼,列子内容充实,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读者着眼,列子经历了时间的淘洗,经历了广大读者的选择,至今并没有消亡。精要点拨1掌握概括的两种基本方法:(1)摘要概括,摘取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作为答案,但它与摘抄有着本质区别;(2)抽象概括,有些答案是从原文中找不到的,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要从原文相应的语言材料中,舍弃与抽出,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2答题要求:(1)
6、树立要点意识和多点意识。所谓“要点意识”,就是尽可能地利用原文关键词句回答,把关键词句要点化。所谓“多点意识”,就是信息筛选题、要点概括题,答题要点很少有一个的,一般有两到三个,答题时尽量筛选,多想一下。(2)善于聚“点”成“面”,“点”“面”结合。从原文中摘录出许多要点,这只是概括要具备的材料,即一个个“点”;然后把这些“点”归纳,综合成“面”,“面”后再有“点”,这样的答案较为理想。 二、掌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和答题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阅读的一项基础能力,阅读中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作者在文中明确提出来的意思,即明示信息;二是作者在文中没有明白地说出来的意思,即隐含信
7、息。对这两种信息我们都得在阅读中提取,对文中具体的话语背景中的观点态度,既要会分析又要会概括。论述类文本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集中在下列四个方面:1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一般从阅读的整体性出发,对全文涉及的内容探幽发微,仔细辨析。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一般在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的观点进行辨析和概括。3比较作者在文中引用、转述的多人的观点。通过不同人的观点,结合语境进行求同或求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4分析比较选文的信息材料与作者的观点的异同。作者对自己所论述的社会问题的观点态度,有时是比较复杂的。有时对问题的某一方面是肯定
8、的,对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否定的,有时可能对问题的一些方面还是有所保留的。这些情况在阅读中要仔细辨析,准确把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如何微信姜赟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录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682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四年级下语文课件-守株待兔3 _北京课改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