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第(21)期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第21期学案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复习 21 期学案
- 资源描述:
-
1、第(21)期一.古诗浅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11 分)蓦山溪张中孚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注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 “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白话译文】 关中地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之兵。我少壮时代也曾横刀立马,建功立业,锦帽貂裴。然而,世事
2、变迁,朝代更迭,昔日功成名就之士此刻却像浮萍和桃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沦落任由他人。整日听着他乡的语调,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往事实在是不堪回首,有谁知道呢?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又一次欣喜地回到了故乡。虽然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长安已经几度易主,只有那终南山色依然是青青如昔。【赏析】词的上半阕是词人对自已人生旅程的追述。他少壮之时,喜好功名,貂裘绣帽,跃马横戈,诚然是一位意气风发、奋力进取的伟丈夫。但是随着“时移事改”,词人昔日的激情逐渐消失殆尽。他仿佛成了浮萍断梗,随水飘浮,身不由己。 “听楚语,厌蛮歌”,形象地说明流转的地方之多之久。在这上半阕的后面几句中,从
3、沦落江湖的 “萍梗”这一形象上,从“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词句)这一言简意赅的深沉喟叹中,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后半生的遗憾和悔恨。词的下半阕主要是抒发自己重返故里时的心情和感受。伤时叹老,本是文人词客的常见心理。但这篇作品中流露的迟暮之感却又颇不同于他人。暮年回乡,心里应该是欣喜的,故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然而词人是于此地出生成长,于此地仕宋守土,又是于此地举军降金的。经过后半生的折腾,此番回乡,景物依稀似旧,而自己人已老大,情怀亦不似旧时了。故接着写老马虽识途,但见到眼前“冷烟残照”的景况,也为之不安而嘶鸣。这里借马而说自己,转入归家时心境的不堪。末韵五句连用两典。“终南山色,
4、不改旧时青”,括用刘禹锡诗意以寄感慨。刘诗的“不改南山色”是陪笔, “其余事事新”才是主意,慨叹贬离长安二十三年之后重来,朝中又换了一批新贵。此词借说山色依旧而自己却日趋老大,不只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老”。“长安道”以下数句,照用白居易长安道诗“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原句,加以“须信”二字插入,表示承认前人所说的话深得吾心。句中充满了对人事世情变化的复杂感情,借他人的言语,说自己的心情,可谓不写之写,又尽而无尽。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
5、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D“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写终南山未改旧时青色,是为了表现家乡仍然充满生机。E.“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C D(C“直接”错。D“为了表现家乡仍然充满生机”错。)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 分) 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 下片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下片忧:“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