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单元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2015-2016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第( )期姓名 班级 学号 命题人:钟海舫 校对人:陈春芳课题:一剪梅越中览古今别离 【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 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知识积累】一剪梅1、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长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沛南下。1129年,其夫赵明诚染病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自此以后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己的丈夫。这些诗歌都很伤感。南渡之前
2、,李清照多写闺怨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深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句,善于创意出新。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 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2、 创作背景 本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越中览古1、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字,号,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3、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3、 背景介绍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4、此诗即以此为背景,借怀古表达盛衰之感。今别离1、作者简介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代表作有人镜庐诗草、 冯将军歌 、哀旅顺 杂感 、 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2、创作背景 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
5、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因此,今别离既是乐府旧题,又反映了近代人别离的意识,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鹧( )鸪( ) 簟( )绸( )缪( ) 万均柁( ) 倏( )2、 解释下列字词锦衣: 绸缪: 打头风: 万均柁: 绕指柔: 倏不见:二、思考探究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 。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45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16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