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示范性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示范性 高中 2013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联考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儒,柔也”。一个“柔”字,味道全出,可谓搔到了问题的痒处。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曾提到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柔”的本义出发,加以阐释,十分贴切地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含“需”字,参之以易经“需”卦的卦象,可知“需”有“等待”之义。据易传记载,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
2、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度过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看此“柔”字不要过于直观,误以为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的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曰:“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乃指水的柔弱所表征出来的规定。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采取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凝固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
3、这正足“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从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我们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和平与宽容的民族。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由此不难窥见中国人对于兵器乃至战争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此相关联,在历史上,我们对于诉讼也是持保留态度的。儒家主张,亲亲为
4、仁。诉讼总是缘于利益的纷争,它只能是道德失效的结果。在中国人看来,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争执双方倘若采取这种妥协的姿态,那么就会使诉讼变得多余。所以,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认为,“无讼”才是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中国文化的儒雅性格,虽然没有咄咄逼人的凌厉之势,却又决不因此而失其庄严。相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力量。 (何中华由“儒”字说开去,有删改)1.下列关于“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儒”诠释为“柔”,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指出了“儒”字真正的本义。 B宋词专家叶嘉莹由“儒”的本义,进
5、一步阐释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彰显了中国文化性格的多维度。 C易经把“儒”字释义为“需”,易传中孔子把“需”字释义为“等待的姿态”。 D“儒者柔也”,中国固有的柔性,使得中国避免了外界危机的影响,也度过了自己的一次次动乱。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水”的意象,我们能体味到“儒”之“柔”,“柔”也体现着水的最为突出的特征,以水喻道是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B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柔弱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这种特性,正体现了道的品格。 C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D中国人认为诉讼是不道德而多余的,没有诉讼才是理想的状态,因为中国
6、文化的儒雅性格才是真正的内在力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柔”和“等待”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儒”的含义的理解,通过对“儒”文化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B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形状随容器而定,这正是“道”的品格。“道”的品格隐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C古典技术对自然界不具有征服性,可以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柔性特征。D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也是古代有德行的人所慎用的器物,从中国古人对兵器的价值取向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奉守的和平与宽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
7、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互,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搂,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
8、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互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
9、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优高考网 A众素狂易 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C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 惩:忌惮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光弼遣穴地颓之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不如起军逼之 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
10、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5分) (2)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
11、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注: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馘(gu):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学优高考网治安: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都选只按前3题计分。共6分)(1)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贾谊过秦论)(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 ,_ 。(李白蜀道难)(3)
1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_,_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糊涂一世 (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的丑恶比比皆是。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
13、,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财源滚滚。”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
14、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和孩子。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
15、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过盗窃的事。”“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
16、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
17、糊涂二世,你是糊涂一世”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平时节目上所见受访家庭都是做了准备的,所以,“糊涂二世”拜访“我”,是想看一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普通家庭的样子。学优高考网B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谎称自己是富裕的“一口之家”,在场的岳父岳母和妻子都没有反对。C小说多次写国王的保镖们巡视墙角旮旯,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凸显“我”和家人的可笑、可怜,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D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暗示主人公糊涂了一辈子,糊涂到了顶点;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一塌糊涂的社会现实状况。E作者煞有介事,把一个虚构的事情写得像实有其
18、事,并且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表达了对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呼唤着美好的人性。“我”理直气壮的回答,使“糊涂二世”的反应从“大吃一惊”到“瞪大眼睛”到“起身就往外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文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中的“我”在私下和家人说真话,但当着外人的面却一味编造谎言,对此,人们褒贬不一。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刘仰东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