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组合练3 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写作(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组合练3 名句默写 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写作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组合 名句 默写 连续性 论述 文本 阅读 写作 解析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组合练3名句默写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两个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的句子是“_,_”。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两句,述说自己长年谪居荒僻之地的经历。(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以自然界的多种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3)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表明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
2、就能做到“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二、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材料一: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做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
3、上要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上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郁拔之气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完全区分为两回事。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我们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
4、的。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在书法批评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部书法史。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一体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摘编自王南溟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材料二: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
5、教育。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这是在书写别的文字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区分书法教育和写字教育。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
6、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予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情感,并使观察力和毅力得到提升。(摘编自向净卿书法教育写字教育?)材料三: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
7、,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比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后,怀着对叛军的满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
8、小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而“精气神”源自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精神的提炼,正如清代石涛所言“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9、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书法线条要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避免太甜。B在书法教育上,儿童的自我的、自由的世界与家长和老师的规范的、强制的世界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C材料二对材料一关于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的补充,并且指出了儿童书法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展开。D材料三中论述的书法应有正大气象以及书法艺术应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与材料一第二段论述的内容一致。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虽然是抽象的,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是具象的,欣赏书法,要欣赏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意趣。B现代书法形成了让书法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与作为字、形、
10、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不同。C根据现代书法批评理论,书法和线条将从字形中走出来,汉字成为可拆解的部件,字形不复存在。D在日复一日临摹的基础上,儿童书法教育给予儿童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多项能力。5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B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C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者,韵自胜焉。D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6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_7写字与书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_三、写作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82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