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专用专题作业14 古代诗歌阅读(1)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专用专题作业14古代诗歌阅读1 WORD版含解析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专用 专题 作业 14 古代 诗歌 阅读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专题作业14古代诗歌阅读(1)一、(2019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等三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注 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
2、,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解析:D“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解析: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对其言行的描写分析,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答案: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器宇非凡;富
3、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友人善写檄文,很有才华;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友人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二、(2019湖南衡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用对仗,读来宛转自如。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B.颔联说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
4、C.尾联中的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忧国忧民之意。D.细读该诗,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解析:C表现出的是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4.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谓:“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解析:可以从语言风格、色彩画面、意象特点、意境、构思等方面进行赏析。注意本题只要求结合颈联赏析。答案:颈联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人只能仰视,不由人不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
5、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真可叹服。三、(2019四川名校联盟高三模拟信息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注本诗作于崔峒晚年,当时在潞府功曹任上。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明府”即县令。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慨叹诗人自己任一闲职,因而乐得游山玩水、逍遥自在,可以摒弃做官的虚名,使平生之志得以实现。B.颔联概述诗人过去的潇洒生活,意趣颇似司空曙
6、江村即事中的“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C.颈联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把李明府比作陶潜、把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两位友人清雅疏放的生活状况。D.全诗采用了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含蓄地表达了以诗投赠的良苦用心。解析:D“全诗采用了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赏析错误,诗中没有使用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以诗投赠的良苦用心”也不妥当,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6.本诗首联说数年“谢浮名”,尾联又说万里来“献书”,这样表达矛盾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内容、意象
7、、情感和创作背景来分析。作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态度,明确态度以后,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分条作答。答案:(1)不矛盾。理由:从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来看,诗人自然希望能求取功名,报效朝廷,造福百姓,故“献书”是他伸展抱负的必然之举;因事被贬,实出无奈,求诉无门,只能向好友韦使君和李明府“书情”,内心充满着委屈与怨愤;“数年湖上谢浮名”只是被贬后故作旷达之举,其“竹杖纱巾”的隐者装束也是做给外人看的,诗人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和提携。(2)矛盾。理由:诗中首联上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下句“竹杖纱巾”说自己扮一个隐者,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可下文又说来献书,可见是“称情”与“
8、不称情”的矛盾。诗人想借“献书”来实现自己理想抱负,可是却不被赏识,“谢浮名”是无奈之举,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借陶潜、庾亮的典故,来表明对友人韦使君和李明府“亦吏亦隐”生活的羡慕,同时稍露自伤不遇之情,又交织着“仕”与“隐”的矛盾。四、(2019山东威海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隋堤怀古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注 江都事,隋炀帝南游,饮酒作乐,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中。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临堤忆古,开篇点题,追叙隋炀帝用尽兵力开凿运河、以“猛
9、虎”自居的史事。B.颔联虚实结合,由眼前的汴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为下文抒情张本。C.“百二”与“三千”两词对举,以简约的语言传达出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深长。D.本诗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为怀古题材,既借古伤今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叹。解析:D“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叹”错误。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关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8.尾联中的“悲”字有哪些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解析:诗人开篇追叙隋炀帝用尽兵力开凿运河、以“猛虎”自居的史事。接着由眼前的汴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昔盛今衰,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之悲伤。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51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