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二 花鸟草虫皆有品.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二 花鸟草虫皆有品 河北省 邯郸市
- 资源描述:
-
1、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二:花 鸟 草 虫 皆 有 品咏物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知识梳理】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
2、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
3、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方法点拨】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2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
4、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4操作步骤 “读清”全诗。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真题再现】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
5、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误区透视】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只看到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内在精神实质。(2)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9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诗三首 山行品读释疑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