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三十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三十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22 三人 语文 一轮 复习 三十一 鉴赏 古代 诗歌 表达 技巧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练案三十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水仙子渡瓜洲赵善庆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这首曲子的前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上片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注河湟地: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一带地区,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睡燕谢宗可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俊公道人南朝梁范云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3、,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彭州权别驾苏颋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注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中台:中书省。掖垣:朝廷的中央部门。请简要赏析颈联“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二、仿真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不是律诗
4、,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走的矛盾心态。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苏轼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注杨元素即杨绘,1074年七月接替陈述古为杭州
5、知州。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州,杨绘为之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羊公:指西晋名将羊祜(h)。据晋书记载,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死后襄阳百姓为他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的第一句中的“望”字极具表现力,和第二句结合起来生动地表现了两位朋友将要分别,而两地又相距遥远的境况。“渺茫”表达的是距离的遥远,也是对前途的担忧。B.“醉笑陪公三万场”,“三万场”以夸张手法表现了词人想象自己功成名就之后与友人开怀痛饮的情景。C.下片写两人饯别的情景和感受,其语言节奏比上片略
6、显缓慢,字里行间的感情真挚而深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D.苏轼是豪放派词人,这首词风格豪放,语言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而豪迈的情怀,和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异曲同工之妙。(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9.(2020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清明日独酌王禹偁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注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
7、明的特点,表现了诗人谪居之感。B.颔联“闲恨闲愁触处生”,照应了首联“副使”的闲职,点明了题目中“独酌”的原因。C.尾联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寄情山水的情怀。D.整首诗言浅情深、意味深长,借特殊的节日、特定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愁。(2)颈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莎衣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即蓑衣,以蓑草编织起来的御雨的衣披。直饶:纵使,即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8、.首联中,诗人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B.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C.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与颔联写的“披”两相对照,颇有意趣,耐人寻味。D.此诗俊逸潇洒,语言质朴精炼,手法灵动多变,意境优美,引人入胜。(2)诗的尾联构思精巧,历来为评论家称道,请从表达技巧与情感抒发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参考答案 排比。前三句句式整齐,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比喻。将绿色的荷叶比喻为“锦衣”,“锦衣收”生动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比拟。“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
9、特点。解析 前三句句式整齐,是排比;“锦衣”是比喻;“长条瘦”是比拟。结合具体描写的对象分析表达效果即可。2.参考答案 对比和反复。“忆对”与“今宵”,用往昔花好月圆的中秋美景,反衬今夜无月的孤寂;“在杯中”“湿纱窗”,反复咏叹,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虚实结合。借“今宵楼上一尊同”巧妙地将往昔与今夜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白描写景。“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寥寥数笔,传神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解析 从“哪些”一词中可以看出手法不止一种。“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是反复,也是白描;“忆对”与“今宵”是对比,也是虚实结合。要分析出表达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9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