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随州 一中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
2、,一方面是社会的时代之隔。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在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人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
3、,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词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人之所以要有记忆,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惟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
4、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的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 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人的生活和时间的关联中,词是最主要的桥梁。有人说,语言造成了人,那是极对的。圣
5、经上也有上帝说了什么,什么就有了,“说”是“有”的开始。这在物质宇宙中尽管可以不对,但在文化中是对的。没有象征体系也就没有概念,人的经验也就不能或不易在时间里累积。但是词却不一定要文。文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语言。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可是不一定有“文字”。(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三:再论文字下乡,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和其他动物都能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人时常依靠一个象征体系的帮助,和时间的接触比其他动物和时间接触要复杂些。B.一个小白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是它在具
6、体情境里,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得到的个别经验,并不能相互传递和学习。C文化作为累积下来的社会共同经验,不能只靠人的本能保存,更要靠人凭借抽象能力和个人记忆互相学习,逐渐累积而成。D.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属于个人经验的“过去”的投影,还包括了代表着社会共同经验的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时间阻隔的角度论证了可以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词,是打破人和人传情达意过程中的时间阻隔的桥梁。B.文章主体部分立足于人的生活与时间的关联,依次从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时代之隔等两个方面展开论证。C.文章举小白鼠的例子,旨在通过对比,论证人有别于其他
7、动物,能依靠象征体系打通时间阻隔,而拥有文化。D.以文章结尾阐明词与字有别,文化中必须有“词”但不一定有“文字”,这是从另一角度对文章开头观点的辩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情境里,只要人和人传情达意就会产生文字,所以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城市还是乡村都有文字存在。B.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是因为学习是要改造本能的行为方式,习得新的行为方式,这新旧更替即有了今昔穿越。C.记忆是时间中的桥梁,如果人的记忆完全消失,文化就失去了赖以维持和传承的重要条件,我们的时间可以说是阻隔了。D.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
8、的“当前”,这一连串中的“当前”是剪不断的时间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 刘再复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告别了这个曾给他带来许多烦恼又让他恋恋不舍的世界,享年五十六岁。古人云“盖棺论定,入土为安”。但梁启超却是例外。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北平市党部做了一个针对“三一八”惨案的议决案,认为梁启超与此案曾有牵连。当时,梁启超正在协和医院治病,为说明真相,以正视听,梁启超的侄子梁廷灿指出:“家叔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入春以后,忽罹重病,于三月八日入协和医院,(十六日手术)十七、十八两日皆昏迷,不省人事
9、,十八日下午五六时始渐苏醒以十六日正受麻药剖腹卧病之人,是否可以参预十八日上午发生之任何事件,此真不值一辩矣。”梁启超逝世后,京沪两地公祭现场,都见不到国民党方面的人,也少有他们送的挽联。当时,杨杏佛曾对徐志摩说,国府对于梁启超不能没有表示,并准备去南京找蔡元培等人商议,要在国府会议上正式提出。但是,由于国民党立法院院长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此案也只能不了了之。直到梁启超去世13年之后,国民政府才颁布了褒扬梁启超的明令。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对于梁启超的轻视和冷落,虽然涉及到很少一部分人,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尤其当国民党掌握话语权之后,在以叙事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贬低梁的作用和贡
10、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使他不存在,这些都是梁启超身后遭遇中最令人痛心的。同为清华教授的吴宓对于梁氏身后的寂寞大为不解:“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于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说怪其实不怪,王国维先生只在书斋里讨生活,与社会几乎不发生关系;梁启超则不同,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很多人说他“善变”,也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梁启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实很难。谭人凤是老同盟会员,他在石叟牌词中指责梁氏“惜乎反复无常人格、天良两均丧尽”。这是来自敌
11、对阵营的看法。湖南名士李肖聃曾是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时的秘书,他也认为梁氏“巨人长德,曲学阿世不惜低首于群儿,逐响于众好。而中国之文气日衰,圣风愈塞矣”。他的意见大约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而胡适就从另一面指责他的“善变”,在一篇日记中胡适写道:“他晚年的见解颇为一般天资低下的人所误,竟走上卫道的路上去此皆林宰平、张君劢一班庸人误了他。”这种言人人殊、各持己见的情形,只能说明梁启超太庞大了,以至于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从某一角度出发去认识他的时候,看到的可能都是一个侧面。郑振铎与上述几位就完全不同,他说:“梁任公最为人所恭维的或者可以说,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善变。他如顽执不变,便早已落伍、退化了,与一
12、切的遗老遗少同科了;他如不变,则他对于中国的贡献与劳绩也许要等于零了。他的最伟大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郑振铎与梁启超不深,却可以说是梁的知音。梁启超身后的寂寞寥落,又似乎和他的门生故旧往往早夭有关。蔡锷过早去世,已是很大损失;范源濂等亦先于他过世,徐志摩、丁文江、蒋百里更在其死后不久便陆续辞世。 梁启超身后所受冷遇的根本原因,就隐藏在这里。也可以这么说,他的思想和主张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而且,他的救国方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与其说他受到某些人的冷落,不如说那个时代冷落了他。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
13、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梁启超逝世后,北平、上海同时举行公祭活动,但是见不到国民党方面的人,也少有他们送的挽联。这也正是梁启超身后寂寞在政府方面的表现。B.梁廷灿关于梁启超生病住院的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梁启超没有参与 “三一八惨案”,结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可以看出,当时的梁启超是站在执政府立场上的。C.王国维逝世后备受哀荣,梁启超身后事寂然无闻,与二人的性格、社会生活参与度、人事关系及对国事的热心度不无关系。D.敌对阵营和梁氏故旧中,对逝世后的梁启超有所贬损,可见,历史上的梁启超确乎在伟大之中略有瑕疵。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3分)A.国民党在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
14、贬低梁启超的作用和贡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使他不存在,这是因为他的救国方案是不合时宜的。B.作为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时的秘书,湖南名士李肖聃对梁氏的指责代表了当时并不少见的固守传统文化不屑妥协的那一部分人的看法。C.郑振铎和梁启超交往并不深,但却对梁启超的“善变”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郑振铎才算是梁启超的知音。D.梁启超逝世后,出现各种正面、负面的评价,其原因在于他太丰富,太复杂,人们无法全面认识他,只能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去认知。6阅读全文,请概括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滑雪(美)罗宾西尔弗曼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