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必修5备课:《纪念刘和珍君》.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纪念刘和珍君
- 资源描述:
-
1、纪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目的(1)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根据思路,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 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 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着生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理解关键文句, 进而把握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总结疑惑听写字词检查词语含义情景导入 展示目标 1导入: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
2、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 设计二:忘不掉那南斯拉夫大大使馆被炸的硝烟;忘不掉那打着“民主”旗号的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更忘不掉我们的三位记者不幸以身殉职。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就看看鲁迅先生为了“记念刘和珍君”是如何布局全文思路的。 2、展示目标三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一)、背景资料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
3、的直接导火线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党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展开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政务院请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3月18日上午10时,李大钊作了演说,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驱逐帝国主义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进行游行。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欣然前往,并担任指挥;女师大进步学生杨德群等沿途散发传单,群情激昂。 刘和珍等到就是此时遇难的。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
4、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二)、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 问题设计: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
5、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至此形成板书)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训练重点:理清思路 一、写作缘起(1-2)二、记念主体(3-5) 三、教训、意义(6-7) (三)、分析局部思路 关于文章的局部思路,既指一个语段中的几个句子的思路,也指一个部分中几个层次的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来分析第一部分的思路。问:第1、2节都说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一点? 明确:第一个“必要”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君,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
6、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是要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所以第一部分两次强调、突出了本文的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由爱到憎是按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形成板书) 悼念遇害者 爱 一、写作缘起 必要 控诉政府暴行 逻辑 痛斥走狗文人 顺序 必要 唤醒庸人 憎 2、第二部分又是按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这一部分则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叙写烈士生前事迹,再详细叙述遇难经过,整个部分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 3、第三部分关于惨案的意义,鲁迅思想的深刻之处何以体现? 明确:先否定了这种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
7、猛士”奋然而前行。由否定到肯定也是明晰的逻辑顺序。 (形成板书) 二、记念主体 生前事迹 时间 (三、四、五) 遇难经过 顺序 三、教训、意义 否定 逻辑 (六、七) 肯定 顺序 四、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背诵重要章节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背诵重要章节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理解和把握第二节的语段的思路 我们知道局部思路不仅包括各层次之间的思路,也包括各个层次段落中句子之间的思路。请大家齐读第二节,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以及每个自然段中的思路。 明确:第一自然段共5个句子,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
8、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两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比照,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所以这两节的整个思路就应该定位在: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二)、背诵第二节 (三)、理解和把握第四节的语段的思路 这一部分共5段13句。理清思路可以粗一点,也可以细一点。 粗理,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围绕惨案依时间顺序展开,第一步是听到噩耗,第二步是听噩耗后怀疑的态度,第三步是见到尸骸,第四步是听到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诬蔑,第五步是悲叹思想统治令人窒息,发出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