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伊春市 第二 中学 2017 _2018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1、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只有达到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简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经典”一词古已有之。汉书孙宝传载汉末大臣孙宝之言:“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这里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刘知几的史通更直截了当地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不过,我们对“经典
2、”概念本身,就像对其他许多重要概念那样,还没有深入的开掘和阐发。西文中相当于汉语“经典”的有两个词。一个是Canon,另一个Classic,前者原指基督教的教规,延伸为一般的规范和准则、公认的原著,尤其是经典原著。Classic的意思是第一流的、高质量的、堪称典范的、有持久重要性的著作。这些意思在中国的“经典”一词中已包括。“经”和“典”都有“常道”、“准则”的意思,“典”还有“制度”、“法则”的意思。如尚书尧典中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现在,有些人往往就根据这些定义来论述何为经典。有人提出,经典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二、
3、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三、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四、经典应该具有无限可读性。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的内在本质。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抉发。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赋予作品以普遍性的正是那个文明,那种语言的重要,以及那个诗人自身的广博的心智。”艾略特用“成熟”来标志经典的特征,首先使我们想起了康德对启蒙特征的规定也是成熟:“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但康德
4、这里讲的成熟还只是人心智的成熟,而艾略特用来定义经典的“成熟”却不仅指心智的成熟,还指文明的成熟和语言的成熟。的确,这样多方面的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得以产生的条件。经典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这样,它才会对后世有持久的指导性意义,它才能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诲和训导。文明倘若不成熟,人类就没有足够的材料去总结;心智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进行这样的总结;语言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表达这样的总结。经典一定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必然“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这种永恒的丰富性,只有文明成熟之后才有可能。同时,也只有成熟的心智才能把握这样其实相当复杂的丰富性,或者说,
5、质与量皆具的丰富性。当然,也只有成熟的语言,才能曲尽其妙地表达这种永不枯竭的丰富性。简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而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也只是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同意艾略特对经典的定义:经典意味着成熟。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有的经典都是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产生的。B.从汉书孙宝传的文字记载来看,古人理解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C.
6、西文中的“经典”有两个词: Canon和Classic。二者都有著作的意思,前者强调公认的,后者强调典范的、有持久性的。D. 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 这里的“典”有“制度”、“法则”的意思,和西文中Classic意思相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经典的本质是成熟”展开论述,前两段介绍中外对经典本质的错误看法。B.印证是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作者引用典籍上的内容,证明人们对经典的不同看法。C.文章在论证中先列出经典的一般概念,然后提出经典的本质,由浅入深,很有见地。D.文章最后“经典意味着成熟”重申论点,是对全文的总结,给人水到渠成
7、之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中国古代已经提出了经典的概念,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对“经典”的概念已经理解得很到位,仍然需要开掘和阐发。B.经典“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说明经典具有永恒的丰富性,而这种永恒的丰富性,只有文明成熟之后才有可能。C.从原文看先有语言的成熟,再有心智的成熟,再有文明的成熟。只有这三者都成熟了,才会有经典的产生。 D.从全文看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语言、心智、文明都成熟了,才会产生经典作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乞 丐侯发山已经晚上十一点了,三个年轻人还没走
8、。说是年轻人,更像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说是孩子比较恰当一点。他们的头发也染得有特点,一个白,一个黄,一个棕。此时,酒不喝了,菜不叨了,在那儿慷慨激昂地喷空儿,一会儿说到伊拉克,一会儿说到汶川;一会儿说到王宝强,一会儿说到朴槿惠好像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如果让他们主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可能变了样。我最喜欢这类年轻人,他们花钱如拉稀,爽快。点菜时有别于其他顾客,点的都是本店的精品菜,吃完吃不完是另外一回事,只管点,好像他们腰包里的钱跟流水似的。就拿今天这帮小年轻来说,我心疼他们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提醒他们少点一些,不够吃了再点。这下好了,捅到马蜂窝了,“黄头发”瞪我一眼,说不差钱!“白头发
9、”皱着眉头,说你开饭店的还怕大肚汉?我赶忙讨饶,扇自己的嘴巴,说乌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吃在嘴上。他们几个这才放过我,继续点菜。三个人,点了七道菜,一道牛肉羹。乖乖哩!他们能吃完吗?当时我还这样替他们考虑。事实上,他们只管喝酒,只顾说话,菜几乎没动。这时,溜进来一个乞丐,我没来得及阻拦,他直奔年轻人那一桌去了。“黄头发”挥舞着拿烟的那只手说:“去!去!去!”“白头发”扬起了一个空酒瓶:“滚!”“棕头发”站起来用凳子当武器:“走,走,走,老子还不知道想找谁要钱呢。”乞丐急慌慌地走了,嘴里嘟嘟囔囔,也不知道说的什么。我看了一下时间,搁往常,饭店该关门了。我起身提了一壶开水,过去问三个小年轻还需
10、不需要什么,潜台词是提醒他们该走了。三个家伙这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准备撤离。看着几个满满的盘子,我问道:“打包不?”“打什么包?俺家又没喂狗。”“棕头发”鄙夷地说道。另外两个嘻嘻哈哈地笑了,也不知道是笑话我还是笑话他的朋友。等到他们走出店门,我去里间拿盆子,打算出来收拾。当我从里间出来,傻眼了,一个中年人坐在那里吃起来,狼吞虎咽,像是饿饥了。中年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那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的劳动布衣服。衣服已经洗得发白,还补了几个补丁。头发乱蓬蓬的,落满了尘土。不像是乞丐,看样子,像是刚从工地上干完活的工人。咳,他们这类人挣钱如吃屎,难啊。他们进店吃饭,就着茶水,一碗面足矣。有的吃不饱,再加
11、两个烧饼。中年人发现我在看他,停下筷子,咧着嘴,不好意思一笑:“这么多菜,不吃浪费了。”我连忙说:“吃吧,吃吧,没事,没事。”其实,他不吃,我收拾罢也是要倒掉的。“今天咋这么晚?”我同情地说道。中年人说:“在工地上加班,卸了一车水泥。”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神色如中了五百万的大奖。这时,一个小伙子进来了,就是那个“棕头发”,看到中年人,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失口叫道:“爸!您、您”中年人也吃了一惊:“宝儿,你、你还没吃饭?”叫宝儿的“棕头发”说:“我刚跟同学吃了,手机忘拿了。”他说话的时候,嘴里喷着酒气。我这才从盆盆碗碗的间隙里看到,桌子上有一个手机。中年人刚才也没注意到。若不然,他也不会不吭声
12、。中年人皱着眉头,说:“以后少喝点酒。”宝儿找到手机应答着走了。我目送宝儿出去,发现他鬼鬼祟祟拐进了旁边的一家歌舞厅。中年人只顾埋头吃饭,没有发现这一幕。我回到吧台上继续玩手机,看微信。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乞丐又进来了。中年人请他共进晚餐,他摇了摇头,固执地伸着手。中年人叹口气,掏出一卷票子,捻出五张给了那个乞丐。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第二段通过描写三个人点菜的情况,表达了“我”对他们既爱又恨的态度,为后文中年人吃剩菜埋下伏笔。B.老板好心提醒三个年轻人打包,但是被年轻人直接拒绝,他们觉得打包是一件丢人的事,不能体现他们的豪爽。C.文中
13、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文中中年人在工地上辛辛苦苦养家,但是他的儿子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请客,让人深思。D.“我”在文中是一个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年轻人的不满,对中年人的赞美之情。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分析文中中年人的人物形象。(5分) 6这篇小说以乞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0题: 孙惠,字德施,吴国富阳人,吴豫章太守贲曾孙也。父祖并仕吴。惠口讷,好学有才识,州辟不就,寓居萧沛之间。永宁初,赴齐王冏义,讨赵王伦,以功封晋兴县侯,辟大司马户曹掾,转东曹属
14、。冏骄矜僭侈,天下失望。惠献言于冏,讽以五难、四不可,劝令归籓,辞甚切至。冏不纳。惠惧罪,辞疾去。顷之,冏果败。成都王颖荐惠为大将军参军、领奋威将军、白沙督。是时,颖将征长沙王乂,以陆机为前锋都督。惠与机同乡里,忧其致祸,劝机让都督于王粹。及机兄弟被戮,惠甚伤恨之。时惠又擅杀颖牙门将梁俊,惧罪,因改姓名以遁。后东海王越举兵下邳,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以书干越。越省书,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见。越即以为记室参军,专职文疏,豫参谋议。除散骑郎、太子中庶子,复请补司空从事中郎。越诛周穆等,夜召参军王廙造表,廙战惧,坏数纸不成。时惠不在,越叹曰:“孙中郎在,表久就矣。”越迁太傅,以惠为军谘祭酒,数谘访得
15、失。每造书檄,越或驿马催之,应命立成,皆有文采。除秘书监,不拜。转彭城内史、广陵相,迁广武将军、安丰内史。以迎大驾之功,封临湘县公。元帝遣甘卓讨周馥于寿阳,惠乃率众应卓,馥败走。庐江何锐为安丰太守,惠权留郡境。锐以他事收惠,下人推之,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丧还乡里,朝廷明其本心,追加吊赙。7.下列对文中华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却的一项是 ( )(3分)A.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B.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C.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
16、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D.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官吏。B.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C.掾,原味佐助的意思,与后面的“属”意思相近,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D.除:撤职。古代汉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改,改任官职;调、徙、转,调动官职;拜、授
17、、封,授予官职等。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惠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祖都在吴国做过官,虽然孙惠小时候不大会说话,但是还是得到地方官员的推荐。B.成都王攻打长沙王时,任命孙惠的老乡陆机为前锋都督。孙惠担心这样会给陆机带来灾祸,劝他把官位让给别人,陆机不听,最终被杀,孙惠因此很嫉恨他。C.东海王诛杀周穆时,让王廙写奏章,王廙因为害怕,弄坏了好几张纸也没有写成,这时候,东海王认为,如果孙惠在,早就写完了。D.虽然孙惠最后擅杀何锐,但是朝廷并没有因此治他的罪,反而在他死后追加了吊唁并送给财物,目的是表明他的忠心。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8、1)惠献言于冏,讽以五难、四不可,劝令归籓,辞甚切至。 (2)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以书干越。越省书,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范仲淹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桃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前两句写穰城里春天将要逝去,只好到百花洲上
19、去寻找春色,和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异曲同工之妙。B. “浦映桃花花映浦”写了百花洲上的景色,水花相映,无穷无尽,诗人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C.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写山里的老翁闲适安乐,不愿意为功名利禄、是非得失放弃这种现实的生活。D. “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说就像莺的妙声,蝶的舞蹈,都是上天赋予的能力,不是靠人力所能获得的。E.词的上片叙写作者百花洲寻芳看到的景色,下片写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感悟,和岳阳楼记一样,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2.结合全词来看,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20、,5分)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险峻而瑰丽的山川,如“ , ”写出了漩涡飞转,瀑布飞泻的气势。(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言说自己深感壮志难酬的苦闷,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 , 。”(四)古汉语基础知识:(20分)1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一尊还酹江月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B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邀请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
21、白白地 D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1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白 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 收:速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氏归汉 阴:阴谋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反欲斗两主 B其一人夜亡 C屈节辱命 D欲因此时降武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假舟楫者 假:借助,利用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 徒: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19.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杖汉节牧羊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