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六上语文教案:6 狼牙山五壮士.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秋六上语文教案:6 狼牙山五壮士 2022 年秋六上 语文教案 狼牙山五 壮士
- 资源描述:
-
1、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2.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查找关于“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2.会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3.
2、初步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豪杰,他们的名字被刻入石碑,他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群人,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板书:狼牙山五壮士)2.齐读课文题目,教师设问: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敢于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设计意图】课文的
3、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远,学生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开课简介历史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紧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抓住题目的“题眼”,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学生自读: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字词反馈。课件出示:日寇悬崖攀登山涧全神贯注斩钉截铁不屈雹子屹立喜悦居高临下惊天动地(1)指名认读,纠正读错的字音。(2)全班齐读。(3)书写指导。课件中要求会写的字变红突显。引导观察: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教师提示:寇:“寇”的部件“攴”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
4、是好人,所以称为“寇”。我们在写“攴”这个部件时,不要把它写成“支”,也不要把它写成“餐”的左上部分,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出头,下面是“又”。贯:注意笔顺,第三笔是竖,不是横,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3.初读交流: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并加强对难写字的指导,让学生初步认识五位壮士,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板块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引导默读: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反复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按事情
5、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五位壮士的哪些壮举呢?2.借助示意图,梳理内容。(1)明确任务: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部分,请按照示意图,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课件出示:接受任务()()()英勇跳崖(2)学习第1自然段,梳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提问:浏览课文,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接受任务”。指名朗读,思考:哪个句子写了“接受任务”这件事?课件出示: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交流学法:你们发现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方法了吗?(出示方法提示,指名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逐段读课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提炼为四个字的短语。(3)指导学生
6、概括第2自然段的小标题。请浏览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提问: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后面的内容?(痛击)这一部分可以用哪个四字短语概括?(痛击敌人)(4)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3.借助情节图,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依据课后习题提示,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的能力。语文
7、要素板块四研读语段,发现写法1.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圈画具体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词句,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2.学生交流,感受英雄形象。(1)指名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2)教师引导: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每位战士的?点拨:要通过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第1句,抓住“沉着”,读出冷静,感受
8、班长的英勇无畏。第2句,抓住“大吼一声”“满腔怒火”,读出副班长对敌人的憎恨。第3句,抓住“抡”“使出”等词语,读出宋学义对敌人的仇恨。第4句,抓住“绷”“全神贯注”,读出两个小战士的专注。(3)指名分角色朗读。3.发现写法特点。(1)引导发现:刚才交流的句子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读读第2自然段前两句,你有什么发现?(先从整体概括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2)小结板书:文段的开头对五位壮士群体的概括描写就是“面”的描写,后面对五位壮士个体的具体描写就是“点”的描写。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