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二)修辞的运用与赏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二修辞的运用与赏析 2023 新教材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课时 作业 修辞 运用 赏析
- 资源描述:
-
1、课时作业(二)修辞的运用与赏析题组一赏析修辞效果12022河南省平顶山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22022新疆乌鲁木齐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虎年的春节联欢会上,入画舞段通过舞蹈演员的步伐姿态和形象特征,从第一滴绿墨开始,随着起笔的顺序,慢慢形成了一撮
2、绿色的山水。当她们走到舞台后方,灯光和音乐转变,瞬间形成了千里江山图这幅画。这一创意,使作品更加坚挺地立在了舞台,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还增强了作品的意义。“人就是画,画就是人,以人入画,栩栩如生”。如果非要称其为“入画”,我更愿意将它称作是新时代艺术创作上的“盛大礼赞”。这让我们想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论是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记得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答:32022云南曲靖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风音乐除了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还颇有画面感。借助汉语表意的特性,国风音乐的歌词中往往包含大量意象,如小桥、流水
3、、冷月、红烛、青山、鹧鸪,当音乐响起时,美妙的乐声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欣赏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身临其境。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4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这样的日子里最怕的是阴雨天气。一天夜里,突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一看就知道大雨将临。正赶上满岭是七八成干的红薯干,村民不敢怠慢,连夜喊着叫着,提了风灯,在蜿蜒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岭上赶,然后推着堆得小山般的车子往家跑。当时,年少的我还不太能理解
4、大人的焦急,引起我兴趣的是路上那一行行攒动的黑影和点点跳跃的灯光。面对大人们热火朝天地捡拾红薯干的场面,我伫立在沙岭上,感觉自己陡然有了一种雄伟的气魄。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作简要赏析。答:52022广东茂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
5、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答:62022河北衡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运气。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虽然连七里泷和钓台的面也没有见,可是到底连了桐庐。这就够了!单为爬一次桐君山,也算得此行不虚!人们艳说上游如何如何的山回水曲,引人入胜;如何如何的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看了桐庐,我们的想象有了驰骋的依据,从这里也可以得其一二,
6、愿将此留供低徊,作他日直溯上游时的印证吧。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答: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捉蜻蜓只是孩子们的游戏,长大长老的那些人,坐在墙根聊天或打盹,蜻蜓趴满头顶的墙壁,在黄旧的帽檐上,像一件精心的刺绣。人偶尔抬头看几眼,接着打盹或聊天,连落在鼻尖上的蚊子,也懒得拍赶。仿佛夕阳已短暂到无法将一个动作做完,一口气吸完。人、蜻蜓和蚊虫,在即将消失的同一缕残阳里,已无所顾忌。夸张的修辞效果是“不是真实,胜似真实”。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夸张手法进行简要分析。答: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脑神经网络有一个极有利于适应环境的特性,那就是
7、可塑性。来自环境的刺激,包括与其他人的大脑之间的互动,都不断改变大脑的神经网络。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大脑就开始探索周边的世界和环境,信息也不断地塑造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使我们能适应环境的需求。发育期的神经网络具有高度可塑性,环境引起的脑电活动可以主导神经网络的增生、巩固和修剪。所以,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都储存在神经网络的结构之中,造成因人而异的性格和认知能力。所谓“基因重要还是环境重要”是一个有误导性的问题。遗传的基因为大脑神经网络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材料,但没有环境的塑造,神经网络结构是不能形成的。因此,基因和环境都非常重要。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组二辨
8、析修辞手法92022河南新乡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象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开局就官场等级已定,壁垒森严,马、炮、士等各有棋路。马,腾挪转移,马踏连营,铁路急骤,如雷轰鸣,让敌人心惊胆寒。双马不仅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马后炮更是包含了兄弟齐心合力断金的道理。炮,隔山打牛的功夫把面前的拦路虎踏成垫脚石。人啊!也如此,换个思路、角度,拦路虎就会变成垫脚石。士,承担着两个角色,左是卫士,右为侍女,君王最忠诚的随从,为知己者死。忠诚蒙蔽了你的双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剑影,不过是风在项上舞。帅,作为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它好大喜
9、功,不惜穷兵黩武,陷天下百姓于水火中。棋盘上马欢,士柔,炮精,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无畏前行。人生不亦如此吗?下列诗句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B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102022江苏泰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若把西湖的山水,比作一只锁在铁笼子里的白熊,那这五云山峰与钱塘江水,便是一只深山里的野鹿。笼里的白熊,是只能满足胆怯无力者的冒险雄心的;至于深山里的野鹿,虽没有高原的狮虎那么雄壮,但一股自由奔放之情却可以从它那里摄取得来。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
10、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112022江西南昌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不仅打通了书本与书本之间的障壁,更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限。知识的触类旁通、规律的举一反三,借由“跳转来源”“相关推荐”等方式,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为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索遨游”。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就像煤的形成,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形成的才是一点点。B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C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2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主要居住区域,以中原礼仪文化为中心,经历史演变而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个性的服装,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集中体现了我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煌煌文明,也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汉服历史
12、悠久、底蕴丰厚,如一坛封藏的美酒,古色古香回味悠长隽永;又如一本宏制的帛书,在一丝一线中延续中华民族不朽的文明。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132022陕西榆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进技术带来的原本应该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技术再怎么变,传播渠道再怎么变,内容为王的地位没有变,也不会变。互联网企业要秉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人工推荐智能筛选”相结合的方式,将信息的选择权还给用户,不能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