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配套练案 (29) 分点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配套练案 29 分点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22 新高 语文 人教版 一轮 配套 29 分点 突破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练案29第三板块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题。送人之巴蜀明吴文泰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答: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的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寓情于景。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可适当得分。)【解析】本题主要考
2、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前四句实写景,烘托情。后四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又是虚写。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情感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刘长卿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 楚客:客居他乡的人。2分析尾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答:表现手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描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漂泊的诗人,一个是战马的出塞
3、。前者是诗人自身实景,后者是诗人的想象。情感:写出了诗人自身漂泊之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刘长卿由音乐想到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再到对自身漂泊的感伤,进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解析】题目要求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表现手法来看,刘长卿身在鄂州,但是心却在边塞。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实一虚。从情感来看,刘长卿离开长安,到了鄂州,有漂泊之苦。结合注释,诗歌指向安史之乱,自然可以得出虽然都在漂泊,但是心系国家。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3题。书愤二首(其一)陆 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
4、作鬼雄。【注】“厄穷”二句: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下句的“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3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答:“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伤。借上林苑和洛阳宫的荒芜破败,写出国势的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激愤。【解析】颈联通过写景来抒情,情景交融。诗句通过写“上林苑”和“洛阳宫”的“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荒芜、凄凉、萧瑟的景象。“上林苑”和“洛阳宫”皆为皇家建筑,以其荒凉表现了国势的
5、衰败。国势衰败是因缺少“孤忠”之人,作者又借此句表达了对当政者的愤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此时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前往舒州去。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境内,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即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4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答:虚实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
6、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前两联内容来看,首联和颔联下句所写之景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是实写,而颔联上句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所以是虚写,由此可以判断这是虚实结合;而首联和颔联下句写近处之景,颔联上句则是远景,所以这是远近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则要看
7、景与情的关系,因为景是乐景,而情是哀情,所以是反衬,即以乐景衬哀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5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刘禹锡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字乐天)在洛阳,元稹(字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5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看到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阳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镜湖。前六句以此表达
8、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诗歌的前六句中,一、二句是实写,而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想象,自然是虚写,所以可以确定这六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明确手法之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这一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第6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6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答: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
9、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解析】首先,判断修辞手法。这里主要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从“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这三句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起的表达效果。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7题。寓 驿 舍陆 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
10、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7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2)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73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