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周六限时练5.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9917
  • 上传时间:2025-10-30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河南省 林州市 第一 中学 语文 上学 周六 限时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周六限时练5时间:30分钟 分值:27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和伦理、经济等概念不一样,美更多涉及人对事物的情感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均趋于正面。以此为背景,审美的超功利性促进人追求雅化生活并对生活抱理想态度,这些都天然地通向一种健康、乐观、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是说,审美不是道德,但它却天然孕育并涵养着道德。中国传统文明萌芽于上古时期的巫史传统,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上古的“巫”并没有发展出对后世文明产生强大统摄作用的宗教,而是显现出更理智清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表现就是以美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念的确立始于西周时期周公的制礼作乐。礼主要

    2、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

    3、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当代的儒家伦理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中国儒家关于美、德关系的看法限定在个体化的人性养成方面,但事实上,它却具有家国天下的广远视野。按诗经泮水等文献,起码在春秋时期,中国即存在完整的国家礼乐教育体系,天子有辟雍,诸侯有泮宫,民间有痒序。宋元以降,借助话本和曲艺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礼乐精神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要而言之,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

    4、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美就是人对事物的正面情感评价,促进人对生活抱理想态度,拥有健康、高尚情操。B. 以美

    5、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的典型表现。C. 孔子指出美善差异及美对善的生成与涵养,孟子则正好相反,强调善向美的生成。D. 美介入道德教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既立于个体又面向群体和国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从概念入手阐释了美与德的基本关系,再放入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具体分析。B. 文章引用论语诗经等文献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C. 文章分析美与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相融又有差异的特点时,层次清晰且具辩证性。D. 文章认为审美不是道德,却能孕育并涵养道德,这是论述美与善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

    6、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中国传统儒家看来,美是源发意义上人性向善的内部动因,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B. 所谓以美储善,是基于美与善的差异而提出,指通过美来生发、涵养人性中的善。C. 中国传统儒家推行礼乐教育,就是利用了美对人性之善的滋养和化育作用。D. 通过美育达成由美向德的生成,革除国民教育弊端,国家道德建设将行稳致远。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暮 归杜甫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暮归时的所见所闻。白鹤都栖止在梧桐上,

    7、城头传来打更击柝的声音,还伴有乌鸦的啼声,营造出凄凉的氛围。B颔联中,诗人看见月光下匆匆赶路的游子,想像远方的亲人也应该在这月下冷风中捣洗白练,虚实结合,让人倍感凄楚。C颈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欲往南去,没有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意欲北归,北方正战事频仍,无论南渡还是北归,都难以成行。D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笔下的“秋霜”“栖鹤”“乌啼”“皎皎月”“凄凄风”等月夜景象,无不蕴含着诗人的内心情感。5诗歌结尾句“明日看云还杖藜”的举动背后蕴藏着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8、。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字无咎)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 “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7. 这首词表达了

    9、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2018级周六语文限时练(5)参考答案1.D A项,“美就是人对事物的正面情感评价”分析有误。原文第一段指出“美更多涉及人对事物的情感评价”,并非等同于“美就是人对事物的正面情感评价”。B项,“是中国传统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的典型表现”分析有误。原文第二段只是呈现中西文明发展中的不同,并未比较中西文明的优劣。C项,“孟子则正好相反”分析有误。孟子并非“正好相反”,因为“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故选D项。2. BB项,“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分析有误。诗经是为了论证中国儒家关于美、德关系的认识具有

    10、家国天下的广远视野。故选B项。3. DD项,“革除国民教育弊端”于文无据,也与“国家道德建设将行稳致远”没有必然关系。文中是说“认清这一点,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4B、B项“虚实结合”错误,均为诗人所见所闻。5杖藜看云,日复一日,百无聊赖,孤寂无奈。年事已高,事事不顺,悲凉凄苦。客居他乡,故乡难归,思念故园,忧虑国事。6. A 7. (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周六限时练5.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991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7 23 祖先的摇篮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7 23 祖先的摇篮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高中诗歌专题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8张PPT).ppt高中诗歌专题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8张PPT).ppt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4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4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参考题目.doc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参考题目.doc
  • 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主持全过程实录礼仪主持.doc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主持全过程实录礼仪主持.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2 小毛虫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2 小毛虫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主持全过程实录.doc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主持全过程实录.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2 小毛虫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2 小毛虫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暑假生活指导六年级.doc小学生语文暑假生活指导六年级.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四年级暑假练习作业.doc小学生语文四年级暑假练习作业.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三年级暑假作业练习.doc小学生语文三年级暑假作业练习.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瀑布》教学设计.doc小学生语文《瀑布》教学设计.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 青蛙卖泥塘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海底世界》教学片段.doc小学生语文《海底世界》教学片段.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0 蜘蛛开店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0 蜘蛛开店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doc小学生语文《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doc
  • 小学生语文《揠苗助长》课后反思.doc小学生语文《揠苗助长》课后反思.doc
  • 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0 蜘蛛开店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0 蜘蛛开店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生语文《夏天》教学设计.doc小学生语文《夏天》教学设计.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