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19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2学案:第19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 2016 语文 粤教版 必修 19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第19课兰亭集序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多义实词,背诵全文。2.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确立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3.赏析本文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和骈散结合、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1词语理解(1)一词多义修致怀信诸或答案高,大举行寿命长修理,整修施行长情致到达招纳表达胸怀感慨揣着,怀抱安抚确实,实在实情信任随便兼词,“之于”兼词,“之乎”代词,众,各有时有的人倘若有的或许(2)古今异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_今义:_茂林修竹古义:_今义:_列坐其次古义:_今义:_俯察品类之盛古义:_今义:_或取诸怀抱古义:_今义:_所以游目骋怀古义
2、:_今义:_向之所欣古义:_今义:_终期于尽古义:_今义:_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_今义:_答案古义:都。今义:有盐味。古义:高,大。今义:修理,修饰。古义:它的旁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指万物。今义:种类。古义:抱负,志向。今义:胸怀;抱在怀中。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示结果。古义:过去。今义:方向。古义:至,及。今义:一段时间。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2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 _(2)少长咸集: _(3)映带左右: _(4)一觞一咏: _(5)引以为流觞曲水: _(6)所以游目骋怀: _(7)足以极视听之娱: _(8)当其欣于所遇: _(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10)
3、齐彭殇为妄作: _答案(1)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2)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3)名词用作动词,环绕。(4)名词用作动词,喝酒。(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7)副词用作动词,穷尽。(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欣。(9)数词用作动词,将视为一体(一样)。(10)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等同起来。3特殊句式(1)死生亦大矣:_(2)其致一也: _(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_(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_(5)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_(6)引以为流觞曲水: _(7)当其欣于所遇: _(8)亦将有感于斯文: _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
4、)判断句(4)省略句(5)省略句(6)省略句(7)介宾结构后置句(8)介宾结构后置句4语句翻译(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_(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译文:_答案(1)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之中,无拘无束,旷达放纵。(2)虽然人们的追求和舍弃各异,恬静与躁动不同,当人们对所遇见、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就感到快乐满足,(竟然)没感觉老年即将到来。1本文是一篇书序,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文最能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答:_答案(1)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作诗情形、成书经过和本书意义。(2)死
5、生亦大矣。2文章共四段,可分为两部分,一、二段为第一部分,三、四段为第二部分,这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答:_答案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是实写。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1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哪种看法?答:_答案开头写宴集之乐,而后由宴集想到人生,想到人生苦短,不禁“痛”从中来;接着作者批判当时流行的人生虚无的消极态度,慨叹死生的重大意义,从而发出深沉的悲叹,文章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有致,情真意切。虽然作者对生死的思考最终并
6、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但在情感的变化过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与热爱,是敢于直面人生的、客观务实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反映。2第四段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悲”,是真的“悲”吗?探究点拨本文王羲之思考并揭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恃;其次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再次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他的这种认识、关注,使人们对探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保持敏感和热情,使人们对生命的忧愁和局限拥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在有限的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因此这种喟叹不能认为是消极的。答:_答案钱钟书曾说“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魏晋时代,由于社会黑暗,现实残
7、酷,人们便转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晋时代人们的精神是最解放、最自由的。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致消极悲观,反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无。虽然王羲之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3文中有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答:_答案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权贵。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漂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
8、了委婉的批评。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人死得默默无闻,有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自己的生命轻易地悄悄逝去。1赏析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点。答:_答案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
9、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平静、闲适。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对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到了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作者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作者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2赏析本文骈散结合、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特点。答:_答案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
10、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因此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流觞(shn)会稽(hu j)嗟悼(ji dio) 激湍(tun)B修禊(q) 癸丑(ku)彭殇(shn)
11、 虚诞(yn)C骋怀(chn) 静躁(zo)世殊(sh) 峻岭(jn)D悟言(w) 俯仰(f yn)曲水(q) 群贤(xin)答案C解析A项“会”读Kui,“悼”读do。B项“禊”读x,“癸”读u,“诞”读dn。D项“悟”读w,“曲”读q。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答案C解析“趣”通“趋”。3下列各句,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中的“一”均为“一样”、“相同”的意
12、思。A项中的“一”指“一边边”。B项中的“一”有“全部”的意思。C项中的“一”是“将视为一体(一样)”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亦将有感于斯文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答案B解析A项古义:抱负,志向。今义:胸怀;抱在怀中。C项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D项古义:它的旁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5下列各句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一句是()A当其欣于所遇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6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群贤毕至,_。此地有崇山
13、峻岭、_。(2)是日也,天朗气清,_。仰观宇宙之大,_。(3)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_,_。(4)及其所之既倦,_,_。(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答案(1)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2)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3)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4)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5)齐彭殇为妄作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链接考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活用技巧:形容词活用解析考点形容词活用的类型有:(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齐楚之精英”中的“精英”是“金玉珠宝”的意思。(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在文言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878.html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