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吕城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学情检测试卷(二)语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高级中学 11 12 学年 第一 学期 阶段 检测 试卷 语文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江苏省吕城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阶段学情检测试卷(二)(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只交答题纸。)一、语言表达(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饿殍/蜉蝣 孝悌/涕零 洿池/跨越 戛然而止/弃兵曳甲B解释/押解 伺候/伺机 创伤/创造 不可估量/量体裁衣C镣铐/瞭望 蜕变/兑现 编纂/篡位 濒临绝境/捷报频传D嫉恨/疾苦 悼念/泥淖 狙击/诅咒 激情迸发/齐头并进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恩格斯在演讲中列举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时,陈力就列,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贡献就一目了然了
2、。B.经调查,80%以上中小学生曾上过艺术培训班,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父母安排下“学艺”;由于学习压力大,70%以上的学生浅尝辄止了。C.有“台独理论大师”之称的人士,洋洋洒洒地在报纸上大放厥词,嘲笑两岸论坛不仅已经冷却,而且是马英九刻意冷却的。D.好长一段时间里,吴东东都沉浸在作文获一等奖的快乐中不能自拔,见人就有几分笑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B.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际,美中两国于下周一将开始会谈,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尽管它们围绕货币、美国预算赤字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等问题的关
3、系紧张。C.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D.雨果这个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回答,竟有意无意地成了法国20世纪4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先声之一。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B、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4、“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C、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道家经典著作。D、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写闺怨、离愁词风侧重于清新明丽;南渡后抒浓愁、哀情,词风哀婉凄凉。5、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出正、副标题来。要求;正标题不超过10字,副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
5、,由日本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持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该教科书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成立于1997年的“编撰会”以现行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带有“民族自虚”性质为借口,编写了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并于2000年4月送交文部省审定。在日本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文部省要求“编撰会”对书稿中137处明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记述进行修改。可是,“编撰会”只做了一些文字修改,没有改变书稿中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实质内容。正标题: 副标题: 二、文言文阅读。(21分)(语段一)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6、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7、。”(语段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尔言过矣。 过:过错。
8、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助。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A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B、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两个“于”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C、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两个“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D、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于”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8、下列有关词类活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鼓(鼓动) B树之以桑:树(种植)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上) D然而
9、不王者:王(为王)9、下面是对两语段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对比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
10、暴政。D、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说明冉有、季路二人既做家臣,就要尽职,纵容季氏的行为是失职。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批评冉有政治态度的不端正。10、请翻译下面句子。(9分)(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诗歌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京口月夕书怀(南宋)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1)首
11、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凉”的?通过写“凉”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登高之中某联的诗意。请写出这一联并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2)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4)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5)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在西域读李
12、白夏立君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贵州专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指导 学习抒情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