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语文 定风波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选读
- 资源描述:
-
1、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15章节与课题定风波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王兴秋审核人王瑞使用人王瑞使用日期或周次目标、任务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重点、难点、建议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导学案,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意境和形象,扣住“风”这一主体景物来赏析边塞风光学习过程要求、指导二次备课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诵读、知人论世、发现
2、技巧手法特色严格指导预习、整理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分组合作,分任务进行整理2、集中汇总知识整理独立完成,分组时初步校对、交流老师有针对性指导,分组要有层次性教学过程:一、朗读:定风波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把握字义。二、了解作者及背景(1)苏轼(1 03 711 0 1)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袼二年(1 05 7)与弟辙同登进士第。一生官场极其坎坷,因与王安石改革派政见不合,受贬外任,后又与司马
3、光保守派思想有悖,更受迫害。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文字狱),历经磨难;特别是哲宗亲政后斥逐元禧旧臣,苏轼亦被一贬再贬。等到徽宗即位,遇赦归途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苏辙为撰墓志铭。苏轼艺文通才,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其词不为传统框范所限。陈师道称“子瞻以诗为词”。故苏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为天地奇观”“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2)指名翻译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4、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有“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评语。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作品抒发了苏轼什么样的“胸臆”?词人又是如何“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解决)三、背诵四、完成练习册高效课堂新学案。五、背诵、完成练习作业拓展。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辅课件-4.第四单元复习要点(语文S版)附答案 (共26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