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9 苏教版必修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9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 徐州市 贾汪区 建平 中学 高中语文 怀古 鉴赏 教案 苏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咏史怀古诗鉴赏课题 咏史怀古诗鉴赏(9)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西塞山怀古这两首诗;2、认真阅读这两首诗的鉴赏文章。教学重难点1、背诵咏怀古迹西塞山怀古这两首诗;2、认真阅读这两首诗的鉴赏文章。教学参考网络教案授课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二、学习新课1、西塞山怀古鉴赏这首西塞山怀古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
2、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忧。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公元279年,司马炎为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濬,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濬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浚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 诗人把这场历时五
3、个多月纷纭复杂的历史过程全部删去,只截取了王浚发兵和吴国灭亡这两个开始与结束的场面,便集中概括了历史的全部过程。“下”与“收”二字,连贯而成,相互呼应。前者表明王浚兵来之迅猛;后者写出东吴政权覆灭之命运,冠以“黯然”,更见惨凄。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它包含的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不愿轻易失国,会拚死抵抗;二是渲染王浚的多谋善战。当时东吴,为防御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福建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