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素质调研语文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中学 2011 201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素质 调研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江苏省涟西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素质调研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慰藉/声名狼藉 气氛/分外妖娆 载重/装载B芳菲/缠绵悱恻 糜烂/所向披靡 狙击/占据C亲昵/泥古不化 悭吝/铿锵玫瑰 臭气冲天/臭不可闻D汲水/岌岌可危 觊觎/不可逾越 脸颊/汗流浃背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A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会大大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载货量,进一步缓解京沪间的交通运输压力。 B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2、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纪录。C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D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办特色班为借口,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3. 下面是著名歌手毛阿敏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微笑的部分歌词,请用排比句式续写下列句子。(4分)当黎明穿破黑暗,朝霞对着天空微笑;当激流越过险滩,浪花对着大海微笑 ,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选文,完成47题。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
3、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 “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
4、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5、分)A. 而宾客每不与役 与:参加 B.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幸: 希望 C. 县掾史穷困 穷: 穷困潦倒 D. 芝不报其书 报:回复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3分)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昭犹惮芝,不为通 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
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C. 司马芝教育下属,不要因君主能力有限而违反法令,告诫他们违反法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奉公守法。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3分)(2)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3分) (3)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7、。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注解: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1) 词中上下片分别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什么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4分)(2)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分)(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8、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2)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3)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5) ,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6) ,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7)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8)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天子坟陈启文一路逆水而行,有时间倒流的感觉,倒流五千年。从攸县、茶陵,一直到炎陵,让数千年的岁月哗哗地呈现。我正走向洣水的源头。我早已知道,在那里最终呈现出来的将是一座山一样的坟天子坟。这坟里长眠着太阳之神炎帝神农氏。当年,他
9、率领着一个北方部落,穿越中原腹地,跨长江,过洞庭,走进了一片神赐的土地。他用双手抠出荒草下的泥土,原本就是最懂得土地的他,使劲地揉搓着手中的闪烁着奇异光泽的黝黑泥土,喊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心愿:上苍啊,给我种子!呼唤中一只火红色的神鸟缓慢地飞过天空,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稻穗,穗上的谷粒一粒粒坠落在地上,炎帝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间。上苍啊,给我灌溉!呼唤中自然涌现了九眼泉井,井中的水脉彼此相连,他从一眼井中汲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一起波动。上苍啊,赐我阳光!呼唤中,太阳立刻便发出光和热来,让五谷孕育生长,让天地间渐渐弥漫着成熟的味道作为南方的天帝,炎帝神农氏不是一个王宫里养尊处优的威严王者,而是一位
10、牛头人身的农耕之神,当他耕耘时,他就变成了一条牛,从嘴里喷吐出大口大口的热气,从每一个毛孔里奔涌出淋漓的汗水,他以耕耘统驭百姓,又以耕耘拓荒于旷野。你看见他深深埋向土地的头颅、绷紧了的脊梁,一个民族人文始祖的形象赫然在你眼前了。人类似乎还要让他来承载更多的东西。他用一条牛鞭来鞭打山中的各种草药,那些草药的药性便一下显露了出来。他是神,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如果他不幸尝到了有毒的草药,一看就知道中毒在哪一部分,并能及时找到解药;另一方面,他又是人,他备尝人间艰辛,遍尝百草,曾经一天就中毒七十次,最后,他尝到一种可怕的断肠草,肠子断了,无药可救,他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死于中毒。他的死,也是人类赋予一个人
11、文始祖的死亡方式,为了疗救民间疾苦,这个人死了,他为天下而断肠。这是一个寓言,一个伟大的象征,一个民族至此以神话的方式完成了对一个杰出农人的塑造,同时也完成了他们对自己心中领袖的一次完美塑造。这些都不是文字写下的历史,但比文字更深地刻在一个民族的记忆里。我逆着湘江的一条支流走到了这里,这块最终埋葬炎帝神农氏的土地,也是他当年年复一年地耕种过的土地。眼前,一座不朽的坟,很大,与山林浑然合为一体。有一种力量,蛰伏于大地深处,像山一样沉重。听起来十分神奇,追究起来,却是那么质朴,厚重的质朴,数千年来,一代一代的农人,都在为他们自己的神、为这座大墓培土,它,于是,越长越高。而他们也通过对炎帝神农氏的怀
12、念,演绎出了许多只属于农人的节日和风俗。很幸运,我赶上了这里的一次祭祀,一个不被日历记载的节日。很多的农人,从各个山寨里赶来,而他们用来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是刚打下来的新鲜稻谷,还沾着露水和泥土的瓜果菜蔬,还有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栗子、梨子、橘子、柚子在这扑鼻的鲜活的味道里,你恍若觉得,那个只存在于亘古神话中的农人,仍然活着,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10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6分)答: 11文章第二自然段是用哪些艺术手法塑造神农氏形象的?(4分)答: 12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6分)答: 13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