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 沁园春.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 沁园春 海南省 海口市 第十四 中学 语文 必修 一导学案 第一 单元
- 资源描述:
-
1、沁 园 春【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2、朗读、鉴赏课文。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二)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
2、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橘()子zhu()头 层林尽rn ( ) 百舸()争流鱼xing()浅底 万类霜天jng()自由怅()lioku() 问cngmng()大地Zhngrng()岁月稠 挥斥方qi()万户hu() mn()江碧透 浪()飞舟(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漫江: 舸: 寥廓: 遒:苍茫: 主: 峥
3、嵘: 激扬文字:稠: 风华正茂: 遏: 挥斥:击水: 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三、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一)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意象: (二)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三)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 (四)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何不同。 (五)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 (六)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四、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一)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忆”的是 ,由哪个字统领 ,表现了毛泽东的 精神。(二)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