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9: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9: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李商隐诗两首【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4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学习过程】【预习案】一、知识链接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居秋暝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将恬静乐观的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出和谐的美。 边塞军旅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 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
3、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 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二、写作背景介绍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
4、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谈谈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
5、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 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探究案】阅读锦瑟思考问题1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感情有何作用。 2关于锦瑟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是如何理
6、解锦瑟的主题的? 3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4马嵬(其二)的写作手法。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学习评价案】一、基础巩固1.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D.
7、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二、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34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
8、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B首联于苍劲中蕴藏一股抑郁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C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D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E尾联“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