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五 第二专题《项脊轩志》学案一(学生版)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脊轩志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五 第二专题项脊轩志学案一学生版 浙江省 台州市 私立 中学 苏教版 语文 必修 第二 专题 学案一 学生
- 资源描述:
-
1、项脊轩志(明归有光)学案一编制:程文柱 班级_姓名_组别_2016、12、20【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体味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3.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细节表达感情的技巧;4.背诵第一段。【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一、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1)归有光,字 ,号 , (朝代)昆山人。自幼苦读,九岁能文,颇具才华;然仕途不顺,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居嘉定,收徒讲学,尊为先生;花甲及第,授县令职,颇不得志,有 留世。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当时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
2、,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胸臆”。 他的作品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超然。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 、 等人并称为“ 派”,而他的成就最高,被誉为“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上承唐宋,下启“桐城”。 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于元、明两代的作家中,独取归有光,把他作为 和 之间的一座桥梁。(2)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项脊”之意有二: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同时,“项脊”二
3、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志”即“记”,散文的一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文体。2、字音字形:(给加点字注音)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啸歌( )兀坐( )斑驳( )异爨( )老妪( )婢女( )先妣( )汝姊( )门扉( )呱呱( )阖门( )象笏( )长号( )扃牖( )二、解读第一段: 1、解释加点词语。项脊轩,旧( )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 )无可置者。又北向( ),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 ),使不
4、上漏;前辟四窗,垣墙( )周( )庭,以( )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 )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亦遂( )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 )啸歌( ),冥然兀坐( ),万籁( )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判断文言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明月半墙。 3、翻译重点语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4、项脊轩修葺前后有何变化?修葺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02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