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分宜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 分宜 中学 2020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段考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语 文 试 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们在讨论文学观念时提出过“天文”、“人文”之分,并主张从“观乎天文”和“观乎人文”的联系中去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的要义和精髓,这是符合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实际的。他们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也得到了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的支持。无论是占卜还是祭祀,殷商时期传留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无不说明,它们都是为统治者所垄断的一种进行天地人神沟通的文化,亦即“通天”的文化。这种以“通天”为核心的“天文”之学有着漫长的积累过程,体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观念虽发端于“观乎天文”,但周灭殷之后,在总结殷
2、所以亡和周所以兴的历史经验中,统治者们认识到“天不可信”,只有“敬德”、“保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从而为社会文化的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周公制礼作乐,将“以史为鉴”和“以民为鉴”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视点,实现了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的视角转换。周初统治者们已经不再将国家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天命,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才是造成结果的原因。他们已经开始用“集体行为史观”代替“集体神权史观”。为了让周之子孙世世代代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周公主持制定了用于宴飨、朝会、宗庙的乐歌,即今所见诗经中的部分雅、颂,来强化史鉴意识。周人的“民鉴”制度主要有“献诗听政”。这一制度不仅促使统治者关心国计民生
3、,注意民意民情,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创造着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例如诗、曲、书、箴、赋、诵、传语等等,都在不断地丰富着,发展着。诗经的小雅尤其是国风正是这一制度衍生的产品。春秋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文学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西周末春秋初,文学的社会功用正悄然转变。春秋中叶士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批评天命观和天道观的基础上出现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的价值观,将“集体行为史观”改换成了“个体行为观”,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个体的现实行为上来。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学不再只是维护氏族国结的纽带,或是礼乐教化的附庸,而且是一项个人的独立实践活动,也是一条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4、。到了春秋后期,士在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凸显,“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他们抗衡“世卿世禄”的法宝,传统礼乐思想被弱化。以“诗”为代表的文学俨然成为具有全方位社会功能的价值实体,成为士人们借以安身立命的重要场域,于是,一个真正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从此拉开了序幕。(摘编自王齐洲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天文”之学的核心就是“通天”,占卜和祭祀则是天地人神沟通的重要方式。B. 周朝统治者在对国家兴亡的原因认识上,相较于殷商时期,有其历史进步性。C. 当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时,文学观念也就开始发生变化。D.
5、从“天文”至“人文”,文学观念的变化体现的是人的个体价值的不断凸显。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层次清晰,论述了“天文”“人文”两个文学观念的发展以及变化过程。B. 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展的分析论述,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了反思。C. 文章在论述相关文学观念时,特别注意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D. 文章在论述吋援引史例,表述清晰、逻辑性强,体现了学术性论文的科学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印证了“天文”之学的存在。B. 史鉴意识和“民鉴”制度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
6、的表现形式,一批作品应运而生。C. 殷商时期和西周初年,文学的社会功用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服务于国家统治。D. 春秋后期,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随着“诗”的产生才开始发展起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在2010年之后进入20时代。”在日前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艺术学院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游戏领域的转化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分享了一组数据: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2010年以后所有跟数字技术相关文化类上市公司,增长速度都达到20至30。在张晓明看来,传统文化产业主要呈现三大特征:第一,发展
7、速度从2004年到2010年平均23以上的年增速下降到高于国民经济5左右,进入“平台期”;第二,产业内部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很多传统文化行业领域发展速度下降;第三,平台公司出现导致市场结构呈现重大变化。“这种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出现了大规模数字化趋势。”张晓明认为,全国有可移动文物1亿多件,不可移动文物75万件左右,但收藏文物的文博机构的展出率全国平均仅为28。“数字技术为这些文物活起来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所有文物,不管是文字、图像、还是声音,都可以数字化,可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接入任何文化内容。”(摘编自传统文化产业渐入“平台期”大规模数字化趋势明显,“光明网”2019年3月7日)
8、材料二:新技术手段已经深入影响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方式,催生文化生产新业态、新生态。例如,2018年用户已超4亿的中国网络文学,成为影视文学最大来源,且受到海外读者追捧。另一方面,“网生代”文化消费行为与审美趣味也不同于前代人,喜欢在更多元互动的沉浸场景中获得体验。文化创造者要利用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营造虚拟场景,丰富充实传统文化空间,创造出可广泛共享的产品,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参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
9、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2019年2月26日)材料三: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借助“互联网”的春风“活”了甚至“火”了起来。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加速网络化建设,目前开发的“掌上故宫”“每日故宫”“故宫展览”等每天点击量超过100万次,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通过网络领略故宫的壮美。如果说“互联网”让更多人撩起传
10、统文化的门帘,那么,如何使更多人热爱传统文化,为传承、传播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成了互联网与文化融合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为此,不少专家提出,要借助互联网将文化更广泛地融入生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网络表情包、直播、短视频等纷纷重点打造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在刷爆朋友圈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2018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文化产品内容是消费者最期待改进的方面,同时表现力、传播力也得到较多关注,而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恰好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需求。不过,业界专家提醒从业者,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吸引眼球上。曾繁文直言:“文化产
11、业应以内容为主,而内容环节应该向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在大众对于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创意能力和制作水平将会成为生死线。”(摘编自“互联网文化”:新平台 新生态 新发展,中国文化报2019年3月7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化的生产、传播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文化类公司2010年以后增长都比较迅速。B.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进入20时代,受新技术手段等影响,大规模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市场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C. 我国收藏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在文博机构的展出率过低,如何让更多的人以更多样的形式了解这些文物,是摆在许
12、多文博机构面前的问题。D. “网生代”有着与前代人不同的文化消费行为与审美趣味,喜欢在更多元互动的沉浸场景中获得体验,类似于“掌上故宫”等新形式的展览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张晓明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所有文物都可以被数字化,未来我们待在家里也可以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B. 传统文化产业内部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新技术手段催生了文化生产的新业态,比如2018年我国影视文学最大来源为中国网络文学。C. 新媒体平台为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速度的提升、传播范围的延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满足消费
13、人群对文化产品内容的诸多期待。D. 传统文化产业伴随着“互网联”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大众走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调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更有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6. 当前,我们应如何有效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邢兰孙犁我这里要记下这个人,叫邢兰的。他在鲜姜台居住,家里就只三口人:他,老婆,一个女孩子。这个人,确实是三十二岁,假如你乍看他,你就猜不着他究竟多大年岁,你可以说他四十岁,或是四十五岁。因为他那黄藁叶颜色的脸上,还铺着皱纹,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但你也可以说他不到二十岁。因为他身长不到五尺,脸上
14、没有胡髭,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好眯着眼笑,跳,大声唱歌去年冬天,我随了一个部队机关住在鲜姜台。我的工作是刻蜡纸,油印东西。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那几天正冷得怪。我躲在屋里,把门紧紧闭住,西北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我一坐下来,刻不上两行字,手便冻得红肿僵硬了,脚更是受不了。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就请他坐坐,并且说:“冷得怪呢,这屋子!”“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过人,只是盛些家具。”“唔,这是你的房子?”我觉得主人到了。“是咱家的。”他紧接着又向我说,他是来问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
15、。我便说:“不要吧,老乡,现在柴很贵。”他好像没注意我这些话,只是问我是烧炕,还是烤手脚。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不多会,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我也蹲下去。他向我说:“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 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后来,我知道了邢兰的详细情况。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家境也不好,孩子冬天都没有裤子穿。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
16、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着抗日工作。邢兰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属耕种的,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年的春耕。而邢兰是这两个团的团长。看样子,你会觉得他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但在一些事情上,他是出人意外的英勇地做了。去年冬天,敌人“扫荡”这一带的时候。邢兰在一天夜里,赤着脚穿着单衫,爬过三条高山,为部队探到平阳街口去邢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而且在一些坏家伙看来,简直是有瘾。近几天,鲜姜台附近有汉奸活动,夜间,电线常常被割断。邢兰自动地担任作侦察的工作。每天傍晚在地里做了一天,回家吃过晚饭,我便看
17、见他斜披了一件破棉袍,嘴里哼着歌,走下坡去。我问他一句:“哪里去?”他就眯眯眼:“还是那件事”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实在他是勉强做去的。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的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合作社做几架木犁。还有一天,我瞧见他,赤着背,在山坡下打坯,用那石杵,用力敲打着泥土。而那天只是二月初八。如果能拿水浒传上一个名字来呼唤他,我愿意叫他“拼命三郎”。一个小个子,腰里像士兵一样系了一条皮带,嘴上有时候也含着一个文明样式的烟斗。而竟
18、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来,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调,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在晚上,我拿过他的口琴来看,是蝴蝶牌的,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花的钱不少呢,一块七毛。”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1940年3月23日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中写邢兰“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又写他身长不过五尺,“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
19、,说明他体弱、矮小。B. 小说写了邢兰每天拿来当时很贵的柴火给“我”烧火取暖,表现了当时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无私支援和深厚情感。C. 不论是从小放牛,还是现在参加抗日工作,人们从没看见或听见他愁眉不展或唉声叹气过,表明邢兰是个乐天派。D. 小说首尾照应,内蕴丰富,最后一句“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表明了作者对邢兰无限崇敬的感情。8. 文章为何称邢兰为“拼命三郎”和“怪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 小说以“我”为视角布局谋篇,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
20、。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下,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窃怀忧国,不忘须臾。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无穷之福,天下幸甚。”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威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之人。时
21、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巳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日:“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时并举
22、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B.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C.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D.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或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B.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