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读李白咏月诗(上).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读李白咏月诗上 文学 讨论 当代文学 李白 咏月诗
- 资源描述:
-
1、读李白咏月诗(上)李白在民间广受欢迎,但人们对李白生活方式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其诗歌艺术的兴趣。善于饮酒的人都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桀骜不驯的人都知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成了一种神话,这既是李白的幸运,也是我们作为读者的不幸。因为我们在艺术鉴赏方面还面临着危险,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的鉴赏能力就变成了对于道德格言的珍视,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本身并不具备诗歌的自足性,它依赖着全诗的支撑,但许多人对此完全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李白因此也被降低为一位格言诗人,或者更有甚者,被降低为一个反抗封建统治的酒鬼。但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李白的诗歌艺术,因为他真
2、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如果说杜甫的诗歌具有一砖一瓦一丝不苟的建筑性的话,那么李白的诗歌则像一阵长风的音乐性。正如埃兹拉庞德所说:“不要说话,让风说话,天堂就是一阵风。”这几乎就是对李白诗歌的最好的总结。李白一生爱月,月亮好象是他生命中的组合。他是我国古代写月写得最多的诗人,他的咏月诗流传最多,数量也最多,他的咏月诗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二百多首。翻开全唐诗,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李白的吟月诗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诗人当中,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最完美。可以这样说,李白的咏月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人关于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把自己的情感幻想跨越,寄寓于月的时空幻想跨越,这是李白咏月诗歌的一个显著特
3、色。如他的把酒问月一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阕,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在这首诗歌中,李白直接用到“月”字就达七次。特别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人在古人、今人与古月、今月的大时空的跳跃下,跨越了时空的界线,掘发了“人若流水,明月如斯”的人类共同感觉。但是,在宏大的时空跨越中发掘人类共同感觉的同时,李白也非常注意自我情感的跨越。如他在峨眉山
4、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诗中写道:“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簏尾谈重玄。我似浮去滞吴越,君逢圣土游丹关。一撮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在这首诗歌中李白又有意地将自己推入追忆的时空跨越之中,这种追忆的跨越,以主观的浪漫主义色彩为基本格调,塑造出了一种诗人幻想中的月亮意象:“月出峨眉照沧海”,“黄鹤楼前月华白”,“峨眉山月照秦川”。在跨越的极度追忆中,又从幻想回到现实“归时还弄峨眉月”。上面这首诗歌不仅集中展示了李白的幻想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通
5、过这两种能力展现出来的李白的个性,还有意地将自我置身于情感的时空幻想跨越,这在李白很多诗歌,特别是他的咏月诗歌中都表露得非常明显。可以说,这是李白咏月诗歌跨越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李白对月亮幻想的跨越是很独特的,他不仅把自己置于月亮的幻想之中,而且还借助诗歌中的人物来巧妙地完成他月亮幻想中的情感跨越。比如他在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四首中这样写道:“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边关万里,闺阁遥忆;萤飞秋窗,月度霜闺。冷落清秋节,何堪以愁。在这里诗人把女子闺阁思念丈夫的那份情感以月度之。而在这千里的跨越的情感传递之中,使那本来无心的明月,也不禁暗暗生出一丝莫明的惆怅来。在李白的咏
6、月诗歌中,最有特点的是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比如他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二首“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弯弓辞汉月”这句是不通的,弯弓怎么辞汉月?是人辞汉月?还是弯弓辞汉月呢?李白这句诗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能说是一种幻想。所以,我们只要用一种潜意识的幻想去感悟,才会发现李白正是以不通为大通,表现了我们以正常语言和思维所无法表达的感受。但是李白的咏月诗歌中,使用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最佳之作应该是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海客谈赢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
7、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潺潺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况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上面这首诗和同样述说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蜀道难不同,蜀道难从概叹遥远的历史开始,进入对于风光的描述,而梦游天姥吟留别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