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谈人生怀古诗词鉴赏主题单元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谈人生怀古诗词鉴赏主题单元设计 山东省 淄博 高中 2012 2013 学年 语文 千古 兴亡 多少 事叹人叹己谈 人生 怀古 诗词
- 资源描述:
-
1、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谈人生怀古诗词鉴赏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作者姓名王晓红所属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联系地址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联系电话13864486551电子邮箱zibowangxiaohong邮政编码25640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
2、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们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南宋灭亡前后,咏史诗坛上还有一次冲击波, 他们的咏史之作,虽也不乏壮志难酬的愤慨,但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忧伤与无奈,给中国咏史怀古诗添加了一道清冷与悲怆的哀光。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怀古诗词,学生
3、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多首怀古诗词,本单元将依托乌衣巷等六首怀古诗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怀人伤己。指导学生诵读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武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专题二,怀古伤今。指导学生诵读乌衣巷石头城金陵图,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专题三,理性反思。指导学生诵读桂枝香赤壁题乌江亭,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专题四,在构思上,怀古
4、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引导学生总结怀古诗的艺术技巧:借古讽今、 对比、 用典、化用、寓情于景。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过程与方法: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高中语文课程必
5、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
6、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37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