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识字8 人之初( 识字)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识字8 人之初 识字教案 新人教版 2022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识字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8人之初( 识字)教学目标1. 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 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 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 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积累生字词,朗读课文,复习“不”的变调规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 13 个生字。会写“之、相”等 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重点)2. 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 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音频导入。教师口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之初,这篇文章选自三字经,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认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吧!二相关介绍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等,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认同,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三初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
3、听读几遍之后,学生再跟读。注意发音:“性本善”中“性”是后鼻音,“本、善”是前鼻音。“性相近”中 “性、相”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文中出现了7个“不”,集中展示,跟着老师一起读,进行“不”的变调规律复习,后面的字读第四声时,“不”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不”都读第四声;特殊情况读轻声,如“对不起”。2. 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3. 指名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注意“之、初、善、专”都是翘舌音,“专、迁”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之、玉、义”是整体认读音节。4. 再自
4、由朗读课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四识记生字1. 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互相交流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2. 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1)熟字加一加:“初”是衣字旁加“刀”;“性”是竖心旁加“生”;“贵”是“中”加横加“贝”; “玉”是“王”加一点。(2)字理识字:“性”从“心”,指人的本性;从“生”指人的本性、性格一生下来就有。(3)联想识字:“之”的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 ( 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左衣右刀就是“初”。3. 出示字
5、卡,多种方式认读生字:指名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及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4. 理解课文中的单音节词。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宜:合适。琢:雕刻。器:器具,有用的玉器。义:道理。五当堂检测1. 加一加,变成新字。辶 + 元 =(远)木 + 目 =(相)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人之初,性本善。(2) 性相近,习相远。(3) 苟不教,性乃迁。3. 完成本课的课后读写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