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0苦斋计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精品 课堂 2015 _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20 苦斋计测 基础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 资源描述:
-
1、苦斋计(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
2、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
3、吾徒游,岂苟然哉?【注】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大易:指易经。樠(mn):液体渗出。瘿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樛屈:树木向下弯曲。胶: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 特:只是。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信:的确。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 涉:经历D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过:过错。【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节”,全都体现“节操
4、、节义”含义的一组是( )(3分)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人道有变,其节乃见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不是只为了玩乐。同样,其他许多器物也都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会稽人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是与刘基等人长期交往受到熏陶的结果。C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泰伯、子
5、思能守大节,而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这是因为前者明白怎样做才合乎义,后者却是过于固执而处理不当。D这篇文章名为尚节亭记,但作者并没有详细记叙亭子的有关情况,而是以亭子周围的竹子为着眼点,写了自己所理解的节义,说明了将此亭命名为“尚节亭”的缘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会稽人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是与刘基等人长期交往受到熏陶的结果,在文章中没有任何提示,原文只是表明作者对会稽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的做法很欣赏,选项事件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6、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3分)(2)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分)(3)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答案】(1)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2)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3)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
7、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画意)【答案】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含毫运思(语意转折)能曲尽其态者(停顿的虚词)止一法耳(句尾词语)一者何(引起下文)曰传神而已矣(句尾语气词)世徒知人之有神(转折)而不知物之有神。【参考译文】整个天地之间,万物林林总总,含着笔杆构思
8、画面,能够婉转曲折地展现出他们的姿态的,只有一个办法。一个什么办法?说的不过就是“传神”罢了,世人只知道人有神,却不知道物也有神。因此郭若虚极为鄙视有些普通画工,他们那虽然叫画但其实不能算画,理由是他描绘出人或物的外形,却不能描绘出人或物的神韵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
9、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
10、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
11、: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饮泉亭记【明】 刘基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
12、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
13、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
14、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诚愈伯文集卷六)【注】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卒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终B夫也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乱C而不假乎外 假:借助D贪相承习为故 故:缘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故:惯例、老例。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非惟峤外之民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3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版人教版(云南)九年级语文作业课件:双休作业4 (共1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