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五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所好(ho)2.所恶(w)3恶乎成名(w) 4.无適(d)二、通假字1富而可求也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 通智,智慧,聪明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通约,贫困三、古今异义1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的人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古义:不摆脱今义:不到某一个地点去或不同意从事某项活动3颠沛必于是古义:按照这个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4君子义以为上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5造次必于是古义:慌忙,仓促 今义:轻率,莽撞四、一词多义1信2修3尚4道5然6而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以告者过也过:说错2饭疏食饮水 饭:吃饭(二)形容词作名词1富而可求也
2、富:财富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贫、贱:贫、贱的生活3不义而富且贵 富、贵:富、贵的生活(三)使动用法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终:使终了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以(之)告者过也 (省略代词)2不义而(得之)富且贵 (省略动词)(三)状语后置句1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于公明贾”作状语,后置)2文之以礼乐(“以礼乐”作“文”的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1德之不修(“德”作“不修”的宾语,前置)2君子义以为上(“义”作“以”的宾语,前置)(五)主谓倒装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乎”作谓语,前置)课文译注(1)(2)(3)(4) 终了;使一顿
3、食终了,即吃完一顿饭。之:结构助词“的”。造次,颠沛: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在此作状语,解释为:匆忙的时候,(5)(6)(7)(8)(9)(10)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吃粗糙的饭,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
4、老百姓所接受。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评析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就挺身而出,甚至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却不忘记平素的诺言,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文章提出的“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问题1选文2,“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其然?岂其然乎?”孔子连续发问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公叔文
5、子的“义然后取”的由衷赞美。问题2选文4中的内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利欲观?明确任何人都不愿意过贫穷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取。问题3选文5中,孔子把什么作为人格完美的重要条件和手段?说明了什么?明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说明了孔子对“义”的推崇。问题4选文6中,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明确这是“要求”。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问题5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
6、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明确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语段6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久要不忘平生之言B闻义不能徙C颠沛必于是 D非其鬼而祭之解析:A中的“要”通“约”,贫困。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即使)B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安居,享受)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哪里)D人不厌其言 (满足)解析:
7、D项中的“厌”意为“讨厌”。答案:D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即使/虽然;B项,通“如”,表假设/表修饰;C项都是介词,用;D项,代词/主谓间结构助词,不译。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义然后取 B饭疏食饮水C己欲达而达人 D以告者过也解析:A、B、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使动用法。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8题。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
8、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B夫子时然后言 (按时)C岂其然乎 (正确)D人不厌其言 (满足)解析: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答案:A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句中“于”为介词,对于;句中“其”,代词,他;句中“其”,代词,这。答案:A7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通过
9、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解析:B项,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守道义。答案:B8选文中“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对这番言论如何理解?答:_答案:孔子听说卫国的公叔文子好像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人,于是便问公明贾。公明贾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了,他于是详细解说了公叔文子的言行。从公
10、明贾的话中,我们看到公叔文子确实不错,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笑的时候不笑,最关键的是他见利思义,不该取的时候不取,该取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取为己有。所以,公叔文子能够这样,使孔子不大敢相信。但是文句中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品味的。(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
11、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服罪,人臣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40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