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大天而思之孰 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从;介词,在。C.对感到奇怪;奇怪的现象。D.均为“治理”。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均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无通假,通“尝”,曾经;B项,无通假,通“措”,放弃;C项,均通“智”,智慧,聪明;D项,均无通假。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本事不理 B风雨之不时C地有常数矣 D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解析:A.“本事”,古义为“农事”,今义为“本领”。B.“不时”,古义为“不按
2、时节”,今义为“时时、常常”。C.“常数”,古义为“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为“表示常量的数”。D.“德行”,古今义相同。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因物而多之A是以日进也 B君子道其常C文王康之 D大王而思之解析:例句中“多”为“使多”。A.“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道”名词作动词,“遵行”。C.“康”使动用法,“使快乐”,和例句相同。D.“大”意动用法,“认为大”。答案:C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畜,或称“六牲”,是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B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春秋左氏传。它属于古籍注
3、释体例之一。C“书不说”的“书”,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论语。D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解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
4、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光晖不赫(显耀)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重)C大天而思之 (思慕)D孰与应时而使之 (哪里)解析:B项中“隆”为“尊重”之意。答案:B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 D.解析:A.“于”均为介词,“比”。B.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天。C.表顺承,“就”;表递进,“并且”。D.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答案:A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推崇礼制,尊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
5、护人民,就可以称霸。B“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C选文中,荀子谈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D选文使用排比,铺陈渲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解析:B项“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错误。原文中说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答案:B9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答:_答案: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何鉴,字世光,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征拜御史,巡宣府、大同
6、。劾巡抚郑宁以下数十人不职,按裨将孟玺等罪。还巡太仓。总督太监犯法,逮治之,为所构,下锦衣狱。得释,再按江北。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鉴请以山麓为限,他樵采勿禁,遂著为令。出为河南知府,振累岁饥,条行荒政十事。历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理杭、嘉、湖三府税粮。苏、松水灾,用便宜发漕米十五万石振之。与侍郎徐贯疏吴淞、白茆诸渠,泄水入海,水患以除。复巡抚山东,迁刑部侍郎。母忧去。十八年还朝。时承平久,生齿日繁。孝宗览天下户籍数乃视国初反减,咎所司溺职,欲厘正之。敕鉴以故官兼左佥都御史往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因疏善后十事及军民利病以闻。会孝宗已
7、崩,武宗悉采纳之。正德二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鉴前抚江南,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六年正月,召为刑部尚书。八年,宣府送迤北降人脱脱太等至京,命充御马监勇士。鉴等上言:“今使降人出入禁中,假宠逾分,且生慢侮。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帝不听。宁王宸濠谋复护卫,鉴力遏之。都督白玉以失事罢,厚贿豹房诸幸臣求复,鉴执不从。诸幸臣嗾诇伺者发鉴家僮取将校金钱,言官遂交章劾鉴,致仕去。阅九年卒,年八十。(选自明史何鉴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
8、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B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C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D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解析:从动词“按”分析,宾语应该是“张文冕罪”,这个短语后要停顿,这就排除了A、C两项。从名词“文冕”分析,动词“亡去”后要停顿;从副词“遂”一般在句首以及动词“坐”分析,“罚米”后要停顿。这就排除了B项。答案: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42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