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变色龙_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教材 解读 变色龙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变色龙教材解读解读一一、教材解读在世界文学长廊里,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已为人们所熟知,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些善于察颜观色,投机钻营的人的代名词。而这篇变色龙的作者是刘梦熊,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曾经率领一个农业专家组,前往中非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中非地处非洲大陆腹地。这里,没有风和日丽的春光,没有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也没有银装素裹的冬景,长年如夏。还有那莽莽的原始森林,没有污染,非常适宜动物的生长、繁衍。这篇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变色龙的三个特点:一眼睛能独立活动;二捕捉食物的速度惊人;三能根据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体色。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从而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
2、境的意识。变色龙是爬行动物,学名叫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役的体长约25厘米,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它一双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协调一致,这种现象在动物中是罕见的。双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视,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变色龙用长舌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1/25秒便完成。俗称变色龙,就是因为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这种生理变化,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
3、收缩来完成的。文章共16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1、我们发现变色龙。(1-8)2、我们端详变色龙。(9-15)3、我们放回变色龙。(16)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二、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二)、发现变色龙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 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交流(不容易)*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 “ 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3、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4、朗读句子
4、,出示: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5、是啊! 变色龙隐藏的这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啊!那我们发现时,该是怎样的惊讶,怎样的惊喜啊!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1-8节,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三)、端详变色龙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2、学生读书,交流* 外形* 捕食* 变色3、 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5、交流
5、* 外形(1)教师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2)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渗透观察顺序: 全身 头 身躯),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特点(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等)(3)是啊!看着这变色龙,真可以用第一部分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怪”(4)朗读体会* 捕食(1) 指名学生朗读10-12节(2)变色龙的样子“怪”, 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3)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自己读读第12节,在相关的词语
6、下面圈圈画画(4)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刷” “刹那间”)(5)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板书“准”)(6)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就是它那双奇特的眼睛。读读课文11节,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变色(1)指名朗读第14节(2)找出颜色的变化(绿色 棕色 浅灰色)(3)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吗?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4)看到这一幕,你还会说它是怪物吗?你会怎样称赞它?(5)朗读句子: “ 变色龙 , 果然名副其实。”(四)、放回变色龙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
7、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解读二变色龙,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一些学生也许在课外书上看到过,但毕竟还是生疏的。但对于这样的稀有动物,学生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教学时可以抓住课文中最吸引人们注意的:发现变色龙与变色龙捕食这两个环节。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由于语言表达不能达到图像显现的精彩效果,因此,如果能找到相关的影像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