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诗两首
- 资源描述:
-
1、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2、学会比较阅读。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二、蝈蝈与蛐蛐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可惜他
2、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2、学生朗读诗歌。3、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三、夜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2、反复朗读诗歌。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
3、节的内容: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4、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学生以小组单位自主活动,答案不求统一,只求感悟独特。四、拓展比较与郭沫若静夜相比,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自主发言)预设:相同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光。不同夜:描写眼前实景,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静夜:在写景基础上转入想像世界,引发对理想境界的遐想。五、课堂小结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无论济慈、叶赛宁,还是包括我国诗人在内的许许多多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渗透着自己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着生命的底蕴,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六、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作业本。2、熟读这两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山东专用)课件:课时作业3 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