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1单元 第3课 狱中上母书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2016学年高一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1单元 第3课 狱中上母书 2015 2016 学年 北师大 语文 必修 一导学案 单元 狱中 上母书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狱中上母书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2、体会本文情理相融的语言特点学习重点:1、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2、体会本文情理相融的语言特点 一、作者简介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江苏华亭人,聪明早慧,五岁知书史,八岁能创作诗文辞赋,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爱国英雄,其父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也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爱国志士。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十四岁就跟随父亲起兵太湖,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父亲投水自殉。夏完淳又随老师继续与清兵作战,在1647年7月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在狱中
2、他写了三篇遗书: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和土室余论,以此来表达壮志未酬,英雄遗恨的爱国情感。夏完淳在世只有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此文是临刑前写给生母和嫡母的信。信中回顾了两年来起兵抗清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死不瞑目的英雄遗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二、分析文章内容(一)(1、2段):回顾坎坷经历,叙述国与家的种种不幸,抒发大仇未报,大恩未酬的满腔遗恨。 “不孝完淳不得以身报母矣” 开头便点出自己即将赴义,以身殉父而不得报母。开门见山,文笔干净简洁,同时“以身殉父
3、”、“不得以身报母”,又为这封绝笔书定了一个基调:面对生与义的抉择、家与国的矛盾,一个人应该怎样行动。全文就是围绕这一点来抒发自己为国忘家、舍生取义的爱国之情和英雄之志的。作者满怀悲愤地回顾了两年来父子为国奔波的坎坷经历。作者把这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清经历概括为八个字“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文中特别强调“自分必死”,说明这位少年英雄的确视死如归了。在写了为国之后,接着,作者写了自己的忘家,他满怀负疚之情叙述了自己家门的不幸,“一门飘泊”,死生不能相聚相依,这种情况皆由自己无暇顾家所致,因此他深深地自责:“不孝之罪,上通于天。”作者不顾家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国家。作者在自责之后,便集中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85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