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人境庐诗草自序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人境庐诗草自序 WORD版含答案 2015 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人教版 检测 第十
- 资源描述:
-
1、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是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其著作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人境庐诗草分11卷,收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8651902)写的648首诗歌。“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人境庐诗草自序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序言,文中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
2、”,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作者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一、注音遽废_糟粕_戛戛_ 跻_二、解释词义诚体辟聊焉三、古今异义驰驱少暇古义_今义_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古义_今义_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古义_今义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皆笔而书之“笔”_不名一格,不
3、专一体 _五、分析句式类型后以奔走四方 _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 _今之世异于古 _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_答案:一、jpji jij二、诚:副词,确实副词,果真副词,确实连词,如果名词,诚信之心名词,忠诚之心体:名词,形式名词,形式名词,体式名词,身体名词,形体辟:动词,开创通“避”,躲避动词,开设动词,打开动词,开辟聊:副词,姑且副词,姑且动词,寄托焉:兼词,于此助词,无实义兼词,于此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疑问副词,怎么三、古义:奔走,效力今义:快跑古义:一旦,一经今义:同行的人古义:大约今义:没有忧虑四、名词活用为动词,记录,书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名五、省略句省略介词
4、的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遽:立即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蹈 袭:沿循C逮于周秦诸子之书 逮:及,到D聊书于此,以俟他曰 俟:等待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B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C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D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人诗其亦足以自立矣聊书于此,以俟他日A/B/C/ D/
5、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遵宪是我国晚清时期人,人境庐诗草是以其书斋名命名的一部诗集。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则在其基础上加上三国志。C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D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早期倡导者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
6、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7、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无虑:没有顾虑B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单行:每一行C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 跻:达到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然以笃好深嗜之故B诚戛戛乎其难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C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D虽一行作吏,未遽废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遵宪吸取古典文学精华的一组是()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诗有之曰虽不能至,
8、心向往之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遵宪痴迷诗歌创作。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学写诗,当官后公务繁忙,四处奔走,少有闲暇,但从未就此放弃对诗的爱好。B黄遵宪追慕古代名家。他希望吸取前人精华,剔除其糟粕,不受前人的束缚,这样做虽然实在太难,但他决心努力去做。C黄遵宪作诗视野开阔。他借鉴前人的创作手法,涉猎各种古代典籍,博采众家之长。他坚信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准。D黄遵宪坚持自我特色。他学习古人的经验但不兼收并蓄,力图开创“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风格,以此自立于诗坛。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
9、遽废也。_(2)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_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29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